要說這個世界上誰對李治最瞭解,估計不是李世民,也不會是杜楚客,甚至不會是李治自己,而是李寬。
李世民覺得有點難以接受的事情,李寬結合長安城裡頭現在的情況,理解起來卻是一點難度都沒有。
任誰好不容易熬到了儲君的位置,都不想輕易的放棄。
能夠當帝王,誰願意當一個閒散王爺?
甚至還是一位隨時都有可能有性命危險的閒散王爺?
現在的情況跟歷史上不一樣。
歷史上的李治,在李世民駕崩之前都是非常低調,沒有什麼存在感。
那是因為對於那個時候的李治來說,他只要確保不出錯就行了。
做多錯多,什麼都不做,自然就什麼錯誤都沒有。
反正皇位是穩穩的,連一個像樣的競爭對手也沒有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當李寬是李世民長子的訊息在坊間開始流傳的時候,李治的警惕性就上升到了頂級。
雖說李寬已經過繼出去了,但是李泰當年也一樣過繼出去了,不也可以回來的嗎?
再說了,哪怕是過繼出去了,他也還是李淵的孫子啊。
“都說財帛動人心,其實權利更加如此。之前,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個閒散王爺,每天過著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的小日子。
但是很多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唐好不容易在陛下的帶領下有了今天的局面,我不能接受他往後倒退。
如果將來雉奴登基了,那麼當初跟著楚王府的那些作坊,那些商家,那些產業,肯定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
不說大唐會不會大幅度的往後退步,繼續往前進的步伐肯定是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李寬結合李世民剛剛的態度,謹慎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時候,使勁的在那裡說李治的壞話,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
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兄弟,李治還是非常受到李世民疼愛的。
不斷的貶低對方,只會讓自己也落入下成。
“真也是在糾結這一點,不過眼下這個局面,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朕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了。回到長安城之後,朕就會從宗室子弟當中選取一位過繼給五弟,接替你的位置。
當然,楚王這個封號,可能不大適合給他,朕會另外的封一個親王的封號。
你也隨時做好準備,將來朕尋找合適的時機,會昭告天下,立你為太子。”
李世民說完這話之後,整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這個糾結了他幾年的事情,眼下終於有一個階段性的著落了。
剩下的無非就是需要一些時間和流程的事情而已。
在後世,李世民和李寬今晚的夜談,被史書上稱為“洛陽夜談”。
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個洛陽夜談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但是史書中結合李寬登基以後的一些話語,大概的推斷出了當夜的聊天內容。
很多史學家都把這一天當成是大唐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這意味著大唐開始從李世民時代,進入到了李寬時代。
而這是一個真正盛世華章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