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您看一下,這個銀白色粉末,是不是就是鉻?”
觀獅山書院裡頭,盧照鄰也是第一時間就看到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新文章。
雖然盧原沒有把具體的提煉過程寫的特別細,但是有著發現鋅的經驗,盧照鄰卻是非常簡單的就重複出了盧原的實驗。
從這一點來看,盧照鄰的實驗能力,還是要比盧原要強很多的。
“不管是這個粉末的顏色還是質量,以及溶劑在硫酸之中的顏色變化,都跟論文中描寫的情況相符合。
看來我這個堂兄這一次是真的發現了鉻這種新金屬了。”
盧照鄰是認識盧原的,不過之前大家的交集並不深。
“原本我覺得今年大唐皇家科技獎化學獎最有可能頒發給郎君您了,可是現在盧原也冒出來一個金屬鉻的發現,這個競爭立馬就變激烈了呢。”
“金屬鋅也好,金屬鉻也好,雖然他們的發現具備一定的意義,但是有資格獲得大唐皇家科技獎化學獎的發明,可不止這兩個。
不說其他的,單單我們化學院院長饒永祥對火油的研究分析,就有許多非常重用的發明。
最近的《科學》雜誌,基本上每一期的上面都會有跟火油研究相關的文章。
作為其中的研究成果,煤油更是已經大規模的商業化發展,煤油燈在不少人的家中已經取代了鯨油蠟燭。
這些意義,可是一點也不比我們差。”
作為李寬的弟子,盧照鄰倒是不擔心自己這輩子的獲獎問題。
哪怕是今年沒有辦法拿獎,以後也還有很多機會的。
他也不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只會有鋅一個發現。
按照李寬的提示,至少還有幾十種新的金屬或者其他元素還等著他去研究呢。
……
“鄭兄,最近幾期的《科學》雜誌,你都看了吧?”
渭水書院,長孫衝跟鄭海一邊說著事情,一邊在書院裡散步。
“雖然《科學》上面的論文有不少我都是看不懂的,但是每一期的文章,我都是會瀏覽一遍。怎麼?長孫兄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們渭水書院在大唐也算是響噹噹的存在,但是每一期《科學》雜誌,一半以上都是觀獅山書院的教諭和學員發表的文章,經常都是一篇我們渭水書院的都沒有。
特別是最近鋅和鉻的發現,更是吸引了非常巨大的關注,但是他們都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
很顯然,長孫衝今天是有點被刺激到了。
“我聽說這兩個東西的發現,其實都是充滿了偶然性。要說化學院,我們渭水學院現在也已經成立了,但是到現在為止卻是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成果。”
鄭海有點鬱悶的說道。
客觀的說,渭水學院跟風觀獅山書院,算是跟的比較緊的了。
早年間的那種端著的心態,早就放下了。
但是奈何總是出不了什麼成績,搞得鄭海都有點懷疑人生。
“觀獅山書院的一些研究方向,在《科學》雜誌上都能或隱或現的得到一些跡象,我覺得以後渭水書院各個學院的研究方向,就先跟著觀獅山書院的步伐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