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禦寒的衣服,戶部已經統一準備好了,禦寒的房屋,鎮北道那裡已經在修建,禦寒的蜂窩煤,如今也有了著落。至於今年冬天的糧食,目前來看也是足夠的,這一次的鎮北道移民,比之前前往朔州和遼東道的人要幸福啊。”
唐儉可是親自見證了大唐幾波大的移民歷程,對於其中發生的事情還是很清楚的。
正常來說,朝廷統一移民,對於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說一個詞語,大家就會很有感覺了。
這個詞就是“解手”。
為什麼去拉屎拉尿,上個廁所要叫做“解手”呢?
這就是因為明朝時期,朝廷組織移民的時候,百姓們都是不願意的。
不願意怎麼辦?
那就一個一個的把你們綁著去了。
至於這樣的過程會導致多少人死在路上,這就不是那些官老爺會考慮的問題了。
反正朝廷下了命令,他們就嚴格執行。
而這些移民在路途上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有拉屎拉尿的需求。
你總不能讓大家全部拉在褲襠裡頭吧?
那樣負責押運的胥吏也一樣會被燻得受不了啊。
這個時候,就需要把人手上綁著的繩子給解開,所以就有了“解手”這個詞語了。
“要讓移民們心安理得在鎮北道定居起來,肯定得讓他們感到待在鎮北道的好,要不然現在兩地都有公共馬車了,人家隨時都可以舉家回關中,到時候朝廷可就算是白折騰了。”
雖然這個年代對人口流動管理的比較嚴格,大唐的警察總署也在開始在長安城推出身份證制度。
但是要想達到後世那種人員流動監控,哪有那麼容易?
所以李寬也沒有指望著單純的依靠把人吸引到鎮北道,就一切完事。
他原本是希望按照遼東道的風格,搞一個鎮北道生產建設兵團出來。
但是短時間內,並沒有那麼多的府兵可以呼叫。
當初遼東道那邊,是藉著征服高句麗的東風,吸引了一大批的府兵就地安置,所以薛仁貴才能把遼東道生成建設兵團搞的風風火火。
可是鎮北道的突厥人,早就被收拾了。
薛延陀人也不例外。
現在留在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就沒有哪個可以給大唐帶來威脅。
所以鎮北道駐紮的軍隊數量,十分有限。
那種平時為農,戰爭時期為兵的府兵,數量就更有限了。
事實上,大唐大部分的折衝府,都是設在關中地區的。
也就是走的那種強中央,弱地方的路子。
當然,邊疆重鎮,還是會有駐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