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宣有點後悔今天來找孔穎達說《海上旅行故事集》的事情了。
原本他只是單純的抱怨一下,現在卻是發現似乎主題有點偏了。
他沒有想到在外人面前一向是顯得很高高在上的孔穎達,居然也是這麼斤斤計較。
“前兩天《夫子編譯》準備上市售賣的時候,我還專門邀請了一幫人慶祝,眼下這個情況,要是沒有《海上旅行故事集》,那麼即使我的書不算成功,也談不上失敗。
可是兩本書在一起發售,銷量差的如此巨大,這讓為師的臉往哪裡擱啊?”
孔穎達覺得自己的臉火辣辣的。
當初別人高調的奉承自己的時候,他可是一點也不客氣的全部接受了。
眼下可是要下不了臺咯。
“我聽說楚王府的莊園裡頭在大規模的種植土豆了,還有那種被稱為辣椒的東西,吸引了許多百姓的注意。像是書籍售賣這樣的事情,終歸只是一部分關心,到時候大家很快就會轉移到其他方面去。
師父,要不我們也去郊外轉一轉,看看那土豆苗和辣椒苗跟我們大唐的其他莊稼相比有什麼不一樣的。”
盧宣顯然不想繼續討論書籍的事情了,趕緊找了一個眼下熱門的話題,想要轉移孔穎達的注意力。
“那個土豆,《大唐日報》居然真的敢吹噓說畝產超過千斤,也不怕遭雷劈。他們要是說畝產有個三四百斤,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哪怕是說成五六百斤,也還是有很多人相信。
偏偏他們卻是要吹噓一個那麼假的數字,你看吧,等到秋天的時候,那些土豆的產量要是達不到畝產千斤,我絕對當著朝廷百官的面去彈劾李寬,看看他以後還敢不敢那麼囂張。”
得益於孔子學院的建設,孔穎達跟觀獅山書院,跟李寬的關係有了不小的改善。
但是,有些東西是原則性的,不管是孔穎達還是李寬,都不會讓步。
在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觀獅山書院高舉的科學,給儒學施加了無與倫比的壓力。
除非孔穎達願意看著儒學在大唐不斷的被壓制,否則跟李寬的關係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頂多就是因為李寬支援孔穎達在倭國、新羅、百濟等過傳播儒學,大家的關係不至於那麼差。
僅此而已。
所以哪怕是孔穎達現在對李寬那幫人誇獎土豆的話很是不滿,也沒有直接說什麼。
但是一旦孔穎達抓住了李寬的把柄,那麼他絕對不會客氣的。
“聽說明年開始要大規模的在鎮北道推廣呢。這一次,楚王殿下已經說服了陛下,會拿出筆當初推廣棉花還要大的力度,去鎮北道推廣土豆的種植。”
盧宣這樣的世家子弟,訊息那真不是一般的靈通。
像是鎮北道,雖然李寬很早就提議設立了,但是一直沒有結果。
最近,朝廷終於開始正式醞釀成立鎮北道了。
這個訊息,盧宣自然也知道了。
要不然也不會鎮北道、鎮北道的說的那麼順溜。
“將草原的牧民納入到我大唐的教化之中,這個事情我是支援的。只是楚王殿下做事的手法,很多時候實在是沒有辦法讓我苟同。算了,看在他準備在鎮北道州府也修建一座孔子學院的額份上,我就不去跟他糾結了。
除非到時候真的抓到了證據,說明土豆並沒有像楚王殿下說的那麼誇張,那到時候我可就絕對要彈劾一把了。”
不知不覺之中,盧宣已經順利的把話題從出書之中轉移出來了。
之後,盧宣趕緊找了個藉口,溜之大吉。
……
“伊藤君,那個孔穎達的新書《夫子編譯》在書鋪裡賣的很不理想,據說首批印刷了兩萬冊,結果只賣出去了一成,剩下的全部都成為各個書鋪的庫存了。我聽書已經有書鋪考慮要把這本書退回給印刷作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