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審美,顯然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
“太子殿下,這些石姿態各異的怪石,有瘦、皺、漏、透四大特點,等到綠樹成蔭之時,站在樹底下,你可以感受到頤和園中多了幾分秀麗之色。”
眼前這個頤和園,李寬完全是按照後世明清江南園林的風格去打造的,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李治,都是第一次見到。
對於一些陳設,他們顯然還不能抓住要點。
不過這樣也好,可以有更多的驚喜。
“楚王殿下,大明宮修建的時候,你大量的使用了鋼筋混泥土、青磚、玻璃等材料,但是我看眼前的亭臺樓閣,似乎又恢復了木製樣式,這是不是意味著當初你修建大明宮的時候,有偷工減料的嫌疑呢?”
長孫無忌不管是什麼時候,都在尋找機會給李寬上眼藥。
不過李寬自然不會鳥他。
“木床、木門、木門檻,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味道,但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經不起歲月摧殘,很容易損壞。大明宮作為我大唐的皇宮,自然要伴隨著我大唐的萬古基業而存,所以選用的都是經久耐久,時尚新穎的材料和建造方案。
而這頤和園,更多的是為了讓陛下在閒暇時刻,能夠悠閒度假,講究的是亭臺樓閣要渾然天成,跟四周的園林融合在一起,所以會適當的使用更多的木料。
事實上,大家看到的這些木頭,大部分其實都不是真的木頭,本質上還是鋼筋混泥土,只不過經過匠人們的獨特手藝處理之後,讓人看起來像是木頭製作而成。
整個頤和園中,真正是木頭製作的,也就是一些門窗和雕像而已。”
李寬這種毫不把長孫無忌的質疑放在眼中,輕描淡寫的解釋態度,讓長孫無忌非常不爽,但是又不好說什麼。
“哇,這裡還有一條小溪流,溪水居然如此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沙子和游來游去的魚兒呢。”
一行人不斷的往裡走,在參天大樹、亭臺樓閣之中,發現了一條小溪。
這條小溪,不是簡簡單單的就挖了一條溝渠在那裡,而是設計的彎彎曲曲,兩邊用各種怪石和奇花異草進行裝飾,讓人看上去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這正是江南園林的美妙之處。
這年頭,長安城裡雖然也要一些勳貴家中有水池,但是造型基本上就是一口方方正正的水坑,讓人看上去找不到什麼美感。
哪像是眼前的溪流,讓人彷彿置身於山澗水叢之中,美不勝收。
“楚王殿下,這頤和園的造型,應該是走的江南園林的風格,但是老夫早年在江南待了那麼多年,也沒有見過哪座園林有頤和園的設計這麼巧妙。那閻立本的水平,固然是很厲害的,但是應該也設計不出這麼一座獨特風味的園林出來吧?”
已經年邁的蕭瑀,身子骨卻還是頗為硬朗,跟在眾人後面,根本不需要有誰去扶著他。
“確實不像是閻立本的風格,莫非楚王殿下從江南請了哪個大匠過來了?”
岑文字也去過江南,覺得頤和園給自己的感覺很是不一樣。
“承蒙各位國公厚愛,這頤和園是微臣提出規劃,閻立本主持設計,一些匠人參與完善之後的作品。它跟大明宮的風格不大一樣,跟各位國公府上的園林也不大一樣。頤和園的風格,是溫婉柔情的,是恬靜醉人的;是水墨丹青,樸實典雅;是涓涓細流,源遠流長。唯有慢下腳步,供人細細欣賞,才能品出其中韻味。
就比如我們身旁的這座留聽閣,門簷上方是精美的銀杏木雕,樹根和花紋互為纏繞,此為喜鵲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如果你不細細欣賞,根本就感受不到它的韻味。
留聽閣整體外形如一艘海船,處於小湖的旁邊,四周開著窗,可在船廳內觀看室外景色。
等到夏日酷暑之時,陛下在這留聽閣裡頭閒坐,便可觀四方美景,避雨遮陰。
特別是在下雨天的盛夏,那個時候,小湖中的荷花全部盛放,室外雨聲滴滴答答,陣陣清風拂過,縷縷荷香襲來,那種感覺……聽雨,賞荷,豈不美哉!”
李寬微閉著眼睛,彷彿自己就處於話中描述的美景之中。
而身旁的李世民,聽了李寬的描繪之後,也忍不住幻想了一下場景。
立馬的,他就覺得想要搬到頤和園來居住了。
以前他還覺得大明宮修建的富麗堂皇,住的很是舒服,太極宮跟它是完全沒有辦法比較。
現在再跟頤和園一比,只是參觀了一個角落,就已經感受到巨大的差異了。
大家的風格,完全不是一樣的呀。
“聽二哥這麼一說,還真是如此!臨水而建的亭軒,樹影亭身,皆倒影在水池中,亦真亦幻,實在是美不勝收啊!”
李治這個時候,也忍不住發出了讚歎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