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矽谷嗎?”丁明帶著朝聖的心態,坐在計程車上眺望遠處建築。
“這就是矽谷,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張朝揚頗有些感慨,他以前來過矽谷好幾次,其中有一半的次數是為了尋求創業資金。
張朝揚出國很順利,畢竟他在美國生活了好幾年。丁明卻是以神州科技職工的身份,拿的商業簽證出國,搜狐公司太小,簽證官不會給什麼好臉色。
“小丁,你說一款搜尋引擎,真的值幾百萬美元嗎?”張朝揚深感懷疑。
張朝揚的網際網路思維,跟此時大部分從業者差不多,都是想做入口網站積累流量再融資上市。他做搜尋引擎的目的,也跟利方(新浪)、網易以及國外公司一樣,只是吸引使用者的工具而已——搜尋引擎能用就行,不必搞得太智慧,那樣反而有可能流失(入口網站)使用者。
花幾十萬人民幣買搜尋技術,張朝揚覺得可行。但花幾百萬美元買搜尋技術,那純屬吃飽了撐的!
丁明則是站在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角度,他說:“如果我們擁有一款最智慧、最先進的搜尋引擎,那肯定能夠吸引網民。他們上網的時候,必然在我們的網站進行內容搜尋,這樣流量不就飛速上漲嗎?”
丁明同樣沒有意識到搜尋引擎的真正價值,只是把這當成提升網站訪問量的輔助工具。
張朝揚搖頭說:“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的搜尋引擎太好用了,網民搜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和網站,有可能就去別的網站了。這不就等於,我們把自己的使用者,主動推到競爭者那邊嗎?”
丁明說:“但我們的搜尋引擎好用,使用者還是會回來搜尋內容的。”
“那我們還做什麼入口網站?專門做搜尋網站算了!”張朝揚沒好氣道。
“對啊,可以做專門的搜尋網站。”丁明眼睛發亮。
張朝揚道:“問題是,專門的搜尋網站沒多大價值。雅虎雖然是靠搜尋引擎發家的,但他們賣的是內容,他們的主業是入口網站。雅虎是最成功的網際網路模式,也是最可行的網際網路模式,專注於搜尋引擎會走進死衚衕的。”
丁明默然不語,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反駁。
這年頭,做搜尋引擎真賺不到幾個錢,也很難吸引到大筆的投資。
歷史上谷歌迅速紅火的時候,可是驚爆了一地眼球,讓所有人都感覺難以置信。
當晚,張朝揚和丁明住在酒店裡,約斯科特·哈森第二天在斯坦福附近的咖啡廳見面。
……
三個穿著牛仔褲的技術宅從校園走出,分別是谷歌的三位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和斯科特·哈森。
“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能拿出300萬美金嗎?”拉里深表懷疑。
斯科特笑道:“誰知道呢?反正見一面也不吃虧。”
謝爾蓋說:“我覺得不應該把pagerank賣掉,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搜尋演算法,300萬美元實在太吃虧了。”
“300萬美元就賺大了,”斯科特說,“矽谷這邊,出價160萬美元都沒人肯買。”
拉里皺眉道:“我也覺得不該賣,網際網路的事情,誰說得清呢?或許,只要我們再等一年,pagerank演算法就值1000萬美元了。”
斯科特笑道:“那就試試談授權。”
拉里和謝爾蓋,此時都還是比較單純的學生,也不認識什麼大老闆,所有商業談判都由斯科特出面。雖然斯科特後來沒拿到什麼股份,也鮮為人知,但業界都把他稱為“谷歌的第三位創始人”。
這三個傢伙非常有理想,他們的目標是透過網際網路技術圈錢,然後把這些錢用來製造一臺機器——太空電梯。
簡單來說,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栓一條“繩子”,這條“繩子”隨著地球運動,相對保持不變,於是人們就能沿著“繩子”抵達太空。
好吧,純屬扯淡。
誰還沒點學生時代的幻想呢。
跟比爾蓋茨的出身不同,拉里和謝爾蓋都來自於普通家庭,父輩皆是高階知識分子——拉里全家都是左翼分子,熱衷於民權運動,而謝爾蓋一家則是蘇聯移民。
走進餐廳,拉里指著角落裡說:“那邊有兩個亞洲面孔,是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