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少年將軍高真,孤身一人又朝著戰場方向殺了回去。
他在轉身南下的那一刻,沒有想過怕死不怕死的事,只想著一定要去報恩。
在他看來,沒有羅境便沒有今日之他。
羅境給了他新的身份,讓他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乃至於整個村子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這種恩情拼死都要報。
在高真這樣的少年郎眼中,世上的事沒有該不該。
只有敢不敢和幹不幹。
該不該是中年人才會去想的事,年紀越大,這種該不該就想的越多。
因為想的少,所以才有一腔孤勇。
這一戰,卻成就了高真的威名。
他一人一馬殺回戰場,此時北邊的安陽軍各營都已經崩了。
高真一邊收攏敗兵,一邊打聽冀王羅境所在。
他從孤身一人,衝殺了兩個時辰之後,已經救下來數千人之多。
武親王帳下有名的將軍,從五品的到從四品的,加起來,被他一人擊殺十幾人。
以至於正在率軍堵截羅境的武親王都聽說了這個名字,不得不分派兵馬去阻攔。
如果沒有高真回頭這一擊,北邊散亂的安陽軍要麼逃走,要麼被俘,要麼被殺。
他硬生生靠著一己之力,在中午的時候,聚攏起來一支將近一萬人的軍隊。
北側的戰場上,武親王的隊伍一遇到羅真,都不能阻擋。
其一是因為高真武藝著實高強,而且又悍不畏死。
他這樣的少年人,一旦抱定必死之心,就不再去想其他。
如此一來,反而若有神助,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其二是因為武親王大軍,幾乎全力在圍堵羅境,所以北側留下清剿安陽軍的隊伍並不多。
正因為有了高真這支隊伍,羅境往北突圍的隊伍有了接應。
羅境在戰場本就屬於無敵一般的存在,可他畢竟只有一人勇武,如何能左右得了滿盤皆輸。
他只好帶著最精銳的虎豹騎向北突圍,可是卻被在高處的武親王不斷調集人馬堵截。
武親王在高處指揮,見羅境隊伍往哪個方向去,就把大旗指向那個方向。
於是楚軍便層層圍困,羅境左衝右突,依然在困局之中不可掙脫。
眼看著楚軍就要完成合圍的時候,高真帶著隊伍到了。
高真見那邊隊伍密集,楚軍動向都在那邊,猜著便是冀王所在。
於是,已經廝殺了整整一夜又半天的他,再次率軍發起了衝鋒。
此時的羅境像是被無數獵人圍堵的猛虎,他衝鋒所到之處依然無人可敵,可是卻好像陷入了泥沼之中,怎麼衝,面前都是人山人海。
高真這邊,卻認準了一個方向衝殺,又不至於被楚軍特意針對,所以反而殺出來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