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臣的隊伍,從最初的八千人,打了兩個月後變成了六萬人。
這支隊伍就出現了蜀州西北,唐安臣還想著,是回去呢,還是繼續往前打呢。
他雖然只是帶兵露了一面,可是蜀州西北關隘的守軍看到寧軍戰旗,確實嚇壞了。
訊息晝夜兼程的被送往眉城,來的越快,嚇的越壞。
裴旗得知之後,經歷過那麼多大風大浪,甚至靠一己之力在中原翻雲覆雨的他,這一次是真的怕了。
若寧軍真的從西北進攻的話,他就不得不分兵馳援。
而他把兵力分到西北去,這邊李叱親自率領的數十萬寧軍怎麼應對?
與此同時,冀州西北。
大將軍唐匹敵的隊伍一路追殺韓飛豹,到了距離納蘭草原並不是很遠的地方。
此時在韓飛豹正前方,是寧軍穩守的城關,出了關就到納蘭草場。
他身後就是如影隨形的唐匹敵,此時擺在他面前的是三個選擇。
第一,拼盡全力攻打城關,打破之後去和鐵鶴部的騎兵匯合,成功的話就可以敲鑼打鼓的慶祝了。
第二,拼盡全力的去攻打唐匹敵的追兵,打贏了之後一切煩惱就都沒了,成功的話,非但可以敲鑼打鼓,甚至可以為所欲為的慶祝。
第三......被前邊關城裡的寧軍和後邊追上來的寧軍按著打,可能就會是寧軍敲鑼打鼓的慶祝一下了。
當然,他也可能想多了,答應了他,還不值得讓唐匹敵去敲鑼打鼓。
不過如果理智一些的分析,從目前情況來看,第三種可能變成必能的機率,比前兩種好像都要大一些。
所以此時韓飛豹也煩壞了。
此時的他,也不得不開始後悔在蜀州得罪了裴旗,如果他不那麼做的話,此時在蜀州和裴旗合力抗擊寧軍,應該還有一戰之力。
這段時間以來,他體會到了什麼叫自尋死路。
然而他還不知道的是,他的鐵鶴部同盟已經退兵了。
前期,數十萬鐵鶴部騎兵確實讓納蘭草場遭受重創,畢竟納蘭部族的勇士,有六萬人不在草原。
但是鐵鶴部經歷過上一次的戰敗後,還是沒有吸取最主要的經驗教訓。
那就是納蘭草原的人,不容易臣服。
他們攻佔了納蘭草原三分之二以上,可卻沒有換來納蘭部族對他們的臣服。
每一天都在抗爭,每一天都在廝殺,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鐵鶴部騎兵沒能把納蘭王庭攻下來。
上一次他們分兵突襲,很快就攻入王庭,卻中了孛兒帖赤那的埋伏,一戰擊潰了鐵鶴部十萬鐵騎。
這一次,他們是被阻擋在了王庭之外。
和寧軍學習了很多戰術的草原漢子們,用寧軍的戰術來對付輕騎兵。
納蘭族的人,哪怕是婦人都站了出來,組成槍陣應對輕騎兵的衝鋒。
他們在王庭外的設定了大量的拒馬樁,讓鐵鶴部騎兵沒辦法直接衝擊王庭。
而且經過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後,納蘭部族在王庭外邊修建了圍牆。
有史以來,草原上就沒有修建城牆的先例,可是現在有了。
他們用陷馬坑,壕溝來減緩敵人騎兵的衝鋒速度,用槍陣來把敵人的騎兵殺死。
兩個多月的猛攻之下,鐵鶴部始終沒能踏進王庭半步。
在這期間,更令他們頭疼的涼州鐵騎到了。
雖然說,澹臺器親自率領的騎兵數量遠遠不及鐵鶴部,可是涼州鐵騎更為善戰。
等到孛兒帖赤那帶著騎兵回來的時候,鐵鶴人就知道,他們這一次又要無功
而返了。
可是這一次,他們想輕易回去,哪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