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叱的隊伍從仙來縣城返回在蜀州靠山關外的營地,一路上走的不算快,因為傷兵實在太多了。
此時讓人覺得萬幸的則是,當初他們在和雍州軍決戰之前,曾經繳獲了大量的車馬。
這個時候,有車馬運送傷兵,就是最大的好處了,可以讓傷兵躺在馬車上修養,不至於太過辛苦。
他們離開之後的第五天,荊州節度使謝秀帶著荊州兵馬趕來。
不是謝秀來的慢,這已經是他最快的速度了,畢竟距離不近。
他和唐匹敵不一樣,因為唐匹敵是判斷出了敵人的計策,所以提前支援過來。
謝秀則是收到了李叱的命令後,帶著人晝夜兼程的趕來,沒有耽誤一息的時間。
隊伍到的時候,也是風塵僕僕,每個人臉上都是疲憊之色。
李叱讓謝秀把隊伍裡所有的醫官,都被調派著跟隨他的隊伍往蜀州那邊去。
這一路上走過來,能讓人覺得心裡還有些安慰的就是,絕大部分傷兵都沒有因為感染而死。
如果沒有李叱硬性要求的各軍都要配備的大量醫官,還有從沈醫堂直接採買的藥物,可能這次的傷亡人數,還會再加不少。
所有人都知道李叱貪財且摳門,就是因為他這貪財和摳門,才讓寧軍戰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李叱曾經說過,如果在戰場上拼命的戰兵兄弟們,連受了傷都不能及時得到醫治的話,憑什麼要求他們去拼命?
所以走到蜀州的時候,一路上雖有些車馬顛簸,傷員恢復的倒是都還不錯。
尤其是廷尉府的那幾位千辦,他們傷重,但身體素質也比尋常士兵要好的多,恢復的也還稍微快一些呢。
一開始看起來個個都慘的很,包紮起來的人,跟整個裹起來似的。
到後來逐漸消腫後,瞧著氣色也都恢復過來不少,只是暫時沒辦法自由行動。
他們之中傷勢最重的是虞紅衣,他能活下來,只能說是奇蹟。
而這個奇蹟,是他自己創造的。
在他重傷落馬之後不久,恰好寧軍的反撲把雍州軍壓下了坡道。
趁著這個時候,他拼盡力氣撕開衣服,用布條勒住了幾處比較大的傷口,防止自己失血過多。
然後就力氣耗盡而昏了過去,並沒有能把所有傷口都處理一下。
這些都是經驗,一部分來自於廷尉府所教的基本常識,一部分來自於他自己的閱歷。
是寧軍戰兵發現了他,見還有呼吸,就抬回了城牆那邊。
如果沒有他自救的話,失血就能要了他的命。
到靠山關寧軍大營的時候,他已經能和別人開玩笑了,為了證明自己沒問題,他堅持不用別人扶著他去方便。
餘九齡聽說了之後特意去看了看,原來虞紅衣拒絕的別人扶著,確實是扶著。
哪怕身體不能動,卻一定要自己扶著,這是一個男人最後的倔強。
餘九齡把這件事告訴李叱之後,李叱對虞紅衣的倔強倒是反應不大,他就問餘九齡,你為什麼專門去看看。
餘九齡說,當家的你別管我為什麼去看,我覺得這件事可以當做正面的教材,往全軍推廣。
讓全軍都知道,虞紅衣他是個爺們兒。
李叱說你和他是有
仇吧......讓全軍都知道......
隊伍到了大營之後安頓下來,特意在營地後邊劃出來一塊地方,專門給傷員們修養用。
大營營門口,李叱和夏侯琢站在那,舉著千里眼看向對面的靠山關。
李叱抬起手指了指靠山關上的那面戰旗說道:“這靠山關上的旗子怎麼看著那麼順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