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軍大營。
唐匹敵所部和李叱帶來的隊伍已經徹底渡過潘興河,兵壓廷安縣城。
對於武親王的騎兵過來毫不理會,是因為唐匹敵現在有足夠底氣,因為李叱的兵都到了。
之前趕來支援的只有四萬餘人,為唐匹敵緩解了壓力。
後續的隊伍並沒有慢上多少,到了之後,唐匹敵的兵力已經完全反超武親王。
別說唐匹敵算定了武親王只是試探,就算是武親王那支騎兵隊伍真的敢攻過來,也只能是有來無回。
因為光李叱帶來的兵力就有差不多十五萬人,武親王卻只看到了之前的四五萬人。
“從我領兵開始,頭一回。”
唐匹敵都不得不感慨起來。
他看向李叱:“你總算讓我體會到了一把當富家翁是什麼感覺。”
李叱哈哈大笑:“從這次開始,以後你都是富家翁,怎麼富怎麼打。”
此時寧軍兵力超過二十萬人,唐匹敵確實是頭一回打這麼富裕的仗。
從寧軍成立以來到現在為止,打的全都是以少敵多的仗,從無例外。
站在高處,看著浩浩蕩蕩的寧軍隊伍逐漸對廷安縣形成半合圍,唐匹敵的心情總算是輕鬆下來。
他說過,打武親王這樣的人,絕對不能有任何的輕視,絕對不能給任何機會。
他還說過,打別人,我可以以少勝多,打武親王,若我有十萬兵就一定用十萬兵,若我有百萬兵,就一定用百萬兵。
“如果在我們渡河之前分兵突圍的話,楚軍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李叱道:“可是武親王那樣的人,又斷然不會拋開自己的部下獨自逃命,他不是楊玄機。”
說到這眾人一笑。
當初在京州,楊玄機就是這麼跑的,喬裝打扮連夜潛逃,丟下自己三十萬大軍都不管了。
武親王不是那樣的人,他不會辦出那樣的事,可正因為如此,這一仗才會慘烈無比。
站在李叱的角度來看問題,其實和唐匹敵還不一樣。
就比如現在這一戰。
站在唐匹敵的角度,若有殺死武親王的機會,就絕對不能放過,武親王只要活著就是寧軍最大的敵人。
這和唐匹敵尊重不尊重武親王並無關係,如果非要說和尊重有關,那就是盡全力的和敵人去打,就是對敵人最大的尊重。
事實上,可能再沒有人比唐匹敵更尊重武親王這樣的對手了。
但李叱覺得若有機會,還是應該當面勸勸武親王,大不了把他送到豫州棋盤山去養豬。
因為李叱確實發自真心的對這位老將軍很尊敬,又覺得武親王這樣的大才,若真的保下一命也好。
但這不妨礙李叱聽唐匹敵的話,完全按照唐匹敵的意思來打這一仗。
仗交給唐匹敵打,李叱不干預,這是早早就說過的事。
“其實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唐匹敵站在李叱身邊輕聲說道:“如果能留下武親王,對於以後入主大興城來說,也有好處。”
李叱嗯了一聲。
唐匹敵繼續說道:“大興城裡的百姓若知武親王都已被赦免,他們心裡也踏實些。”
他看向李叱:“最重要的是,城中楚軍若知武親王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