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在蘇州城的寧軍和闖軍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決戰,雙方參戰兵力將近三十萬人。
寧軍兵力少,大概八萬左右,但寧軍主攻。
闖軍因為分發的羽箭都沒有箭頭而導致兵敗,被寧軍輕而易舉的攻破了防線。
闖軍的大將軍曹英歷時四個月,調動數萬人修建的土牆,箭樓,還有大量的壕溝,並沒有發揮作用,不,應該是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這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以闖軍戰敗不得不後撤告終,雙方的損失都極為
可以忽略不計。
寧軍主攻的八萬人,有三十人受傷,其中十九個是在衝鋒的時候崴腳了,還有十一個是因為追的太快,導致追上了闖軍後隊,不得不假裝摔倒的時候身負擦傷。
闖軍二十萬人,受傷的人數遠比寧軍要多,據統計,大概有六百餘人受傷,其中一半是跑的時候崴腳了,另一半是崴腳了之後還摔傷了。
之所以崴腳成為這次戰役的最大傷亡因素,還不是因為他們挖的坑多。
曹英的二十萬大軍,在付出瞭如此慘烈的代價之後,不得不撤走一千八百里以避寧軍鋒芒。
所以後來當地百姓紛紛傳說,寧軍戰力無雙,鋒芒能有一千七百九十九里。
反正不是投降了,也不是沒打就跑了,實打實的打不過,打得過當然要打,打不過還不許跑嗎?
曹英帶著他的隊伍一口氣退到了揚州境內,而他提前派來的人,已經在杭城給他選好了宅子。
不得不說,一位合格的領兵將軍,就是要有這樣未雨綢繆的能力。
在沒打之前就派人到杭城踅摸合適的住宅,這才能讓他這樣的大將軍到杭城之後,不至於流離失所。
唐匹敵自然不會真的追,他的目標就只是要蘇州全境。
曹英的軍隊退走之後,他的隊伍在蘇州佈防,李兄虎一旦戰敗,就只能讓南邊退。
寧軍在東邊佔據了蘇州,西邊佔據了荊州,雖然還沒有進兵京州的打算,可已經形成包夾之勢。
到了十月,京州那邊傳來訊息,天命王楊玄機的大軍以勤王救楚為名,向李兄虎的闖軍發動進攻。
闖軍兵敗,李兄虎不得不率軍逃離。
楊玄機則陳兵於大興城之外,他不打算攻城,而是死死將大興城堵住。
李兄虎兵敗之後損失慘重,想往蘇州退的時候,才知道曹英戰敗的事。
此時此刻,李兄虎哪裡還有什麼心情去推測曹英是真的戰敗還是假的戰敗,只好也往揚州那邊退。
這當然也是唐匹敵計算之內的事。
唐匹敵算定李兄虎必敗無疑,而蘇州這邊他已經穩穩守住,李兄虎只能往揚州那邊退。
至於曹英如何向李兄虎解釋,又或者到底讓不讓李兄虎進揚州,那當然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
那是人家的家務事,不能干預。
天下棋局,唐匹敵未出蘇州,卻已經連連落子。
十月的北疆,戰事也逐漸緩了下來,黑武人攻城乏術,已經逐漸生出退意。
黑武南苑大將軍業夫烈有雄心壯志,奈何他這次的對手不是楚國邊軍,而是近乎傾全力賭所有的寧王李叱。
為了將黑武人擋在國門之外,李叱放棄了進入京州的最佳時機。
可李叱這樣的人,大概永遠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決定而後悔。
到了十月中,黑武人的攻勢已經從每天都來攻城,逐漸減少到三五天才來攻打一次。
而且現在的攻城強度,也和之前不能相比。
李叱判斷,在十一月天氣徹底冷下來之後,黑武人就可能要退走了。
也是在十月中的時候,在黑武人的地盤上晃盪了一個月的孛兒帖赤那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