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派人去見徐績,告訴他我要回去,讓他在我回去之前,把冀州所訓練的所有新兵調往龍頭關,他親自帶兵去,不用在冀州城等我。”
“是!”
“派人去通知武先生,讓他把青州內各路軍隊的所有降兵都集合起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然後等待沈珊瑚北上,把人馬都交給沈珊瑚。”
“是!”
李叱看向夏侯琢道:“可放荊州,蘇州,連青州都可放,但豫州不可放,你留下吧。”
夏侯琢搖頭道:“沒有人比我更熟悉北疆,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黑武,我留在豫州有何用處。”
李叱沉思片刻,點頭:“派人給大將軍送信,蘇州一戰結束之後,調莊無敵率領本部兵馬回豫州城駐防。”
這一路上,李叱不斷做出安排,這南下爭得京州的戰局,瞬間就有了變化。
李叱很清楚黑武人是怎麼想的,如果再不發猛力的話,中原就要恢復一統,黑武人再想南下就沒什麼機會了。
有了上次戰敗的教訓,這次黑武人想到了用渤海人和桑人的計策,最狠毒的,莫過於桑人那邊的海船。
桑人的水師具備運送大規模兵力在海上移動的能力,如此一來,兗州的邊關就失去了大半意義。
桑人的船隊,可以在沿海任何一地登陸,侵襲兗州內部,或是乾脆直接出兵去接應渤海人。
還能從冀州沿海登陸,繞過龍頭關,在冀州內為非作歹。
當然,李叱判斷,桑人就算有足夠的軍力,有大量的海船,也不敢貿然在冀州上岸。
沒有渤海人作為策應,桑人直接攻入冀州等於找死。
所以李叱的推算是,桑人和渤海人內外夾擊攻破兗州邊關,用最短的時間拿下兗州,然後渤海人的軍隊會在陸路猛攻龍頭關,而桑人會乘坐海船繞過來,再一次內外夾擊,破龍頭關後,桑人和渤海人就能北上去接應黑武大軍入關,還是一樣的內外夾擊。
這就是擁有龐大水師的無與倫比的優勢,桑人的兵力可以隨意調動,可以出現在任何有威脅的地方。
兗州邊關一次內外夾擊,龍頭關再來一次,北疆再來一次,三次內外夾擊,就能讓整個中原北境落入黑武人之手。
當然,李叱完全有理由不回去,在黑武人拿下整個冀州之前,李叱就有把握拿下大興城。
可是那將面臨怎樣的局面?
有可能黑武人會得到整個北境,南平江以北的中原疆域,盡數歸於黑武。
大楚皇帝楊競現在巴不得和李叱劃江而治李叱都不答應,他又怎麼可能答應和黑武人劃江而治。
中原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原人的,不可能拱手送人。
不是沒有人勸說,待蕩平面前之敵再回救冀州,其實應該也來得及。
李叱的回答是,我不會拿皇帝位來賭中原江山。
就算是真的來得及,李叱也不會等,多等一天,邊疆將士就可能死傷無數,多等一天,冀州百姓就可能生靈塗炭。
到了十一月,李叱已經從荊州趕回豫州,燕先生窮盡心思,抽調了三萬人出來,已經等待多時。
李叱沒做絲毫停留,帶著這支軍隊一路向冀州繼續疾行。
十一月,戴勝關。
桑人已經退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可這裡的邊軍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桑人大軍猛攻這座小小的關城數月之久,死傷無數,卻始終不能寸進。
在最危險的時候,各地趕來的援兵讓這座關城變得堅固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