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公沉默下來,他這次是真的不想再說什麼了,張湯的敏銳讓他有些震撼,也害怕了。
他現在才明白,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張湯發現問題的線索。
而他身上那一粒很小的食物殘渣,則給了張湯一個方向。
“你應該是個對別人下手很兇狠的人。”
張湯在劉仰公大軍的肩膀上拍了拍:“但你這次的選擇不是對別人兇狠,是對你自己。”
張湯轉身離開。
在張湯出門的那個瞬間,劉仰公有一句話幾乎破口而出,可他還是賭了一把,他賭張湯找不到他要保護的人。
他想求張湯放過那個人,只放過她一個人就好。
那個女人。
劉仰公覺得自己很無能,在她面前,自己連勇氣都沒有,有些時候劉仰公還想著,若自己直接表明心跡,她未必會不答應。
就算是不答應,此生也了無遺憾了不是嗎。
可他不敢,因為他是個太監。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自卑之後,他才開始恨俞恩澤,恨劉崇信,很緝事司恨這個楚國。
但他不敢把這恨意發洩在這些人身上,甚至連一絲違抗都不敢表現出來。
他的恨意,只能發洩在那些平民百姓身上,因為那些人才不敢反抗,就如同他在劉崇信俞恩澤面前一樣的不敢反抗。
然而,依然不能讓他自信。
緝事司曾經給他的所有的高貴,都在這自卑面前敗下陣來,而且敗的體無完膚。
李叱問他你真的有藥嗎?
這句話對他的傷害有多大,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是李叱兇殘,是因為李叱對他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好態度和容忍。
李叱並不厭惡宦官,因為李叱很清楚,很多人淨身入宮都是因為生活所迫。
有些家庭實在沒辦法保證孩子會不被餓死,所以只能用這樣的方式試圖讓孩子活下去。
也許每個人都沒有去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即便是在大楚繁華的時候,即便是在大興城,也一樣有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上。
每個人也不會去想,那些父母在做出決定後,有多少孩子會死於非命。
百姓們並不瞭解宮裡的規矩,他們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孩子閹了送過去,宮裡就會收下。
大興城世元宮後邊的西山上,每年都會有死於傷口感染的孩子被丟棄在那。
有的是死於宮裡人之手,有的是死於父母之手。
在那最繁華錦繡之處的一牆之外,那些孩子臨死前的哀嚎聲像是被一層結界給擋住了一樣。
窮苦百姓手裡哪有什麼藥來止血,他們連飯都吃不上,又怎麼會有藥物?
李叱痛恨緝事司的人,在大楚最後這糜爛且瘋狂的時代,最糜爛最瘋狂的就是那些太監。
他們折磨起人來就不把人當人看。
當一個群體都開始變態之後,這個群體又掌握著絕對的權力,可以想象的出來他們對於社會的報復會有多大。
而他們又不會隨隨便便對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展開報復,他們報復的是與他們一樣的窮苦人。
藥?
有藥就可以讓一個太監能在青樓裡夜夜風流了嗎?
李叱說,如果你有藥的話可以把配方給我,他話裡的意思,讓劉仰公感受到了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