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汁,兩塊。
聽起來很貴,但是同一時期的純果汁要在四塊左右。
那時候的純果汁基本上沒有的,基本上能喝到的都是那種小瓶的汽水,五毛錢一瓶。
但是李默這個,是大瓶裝的,可以一家人一起喝。
所以這個東西在大小和分量上,就已經能在零售市場上做到兩塊的價格了。
工廠要收一塊,返還一毛給代理商。在這中間的運輸,還有貯藏,下級分銷。這些利潤就要一級代理商從那一塊錢裡面跟下級分。想要分得多,那就容易難找代理。畢竟人家也要成本和利潤的考量。
李默給他們這些限制,第一是怕黃牛炒,把產品的名字搞臭。
第二就是限制代理商胡來。
弄得價格不均勻,孫德有他們之前已經有過經驗了,所以在這裡他們自己也都開始商談。
“老孫,公司讓利一毛,我們再從裡面摳三毛,剩下七毛都讓給下級分銷商和市場。你看咋樣?”
因為大家跟蘇雅諾和李默做了一段時間的營銷方案,所以大家也都熟悉了讓利的好處。
畢竟薄利多銷往往才是真王道。
東北人有個壞習慣,喜歡拿大頭。
而南方人的生意經裡面有一個好習慣,喜歡讓利。拿最穩定的那一部分。
雖然市場利潤裡面他們只拿三分利潤,算上公司返的一毛抽成。那麼他們實際上是拿到了四毛的利潤。接下來他們就可以將剩下的七毛的利潤空間交給市場和分銷層面。
這樣就有人願意做,願意做的人越多,那麼實際上進入口袋的錢也就真的越多了。
一天要是能轉手出去一百瓶的話,那麼他們這些代理商一天就能賺到四十塊。那是人家工人一個月的錢啊!
想到這兒,代理商們的眼睛都紅了。
一百瓶?那並不是難事兒!
然而現在沒那多,只能一人分十幾瓶下去。
孫德有好歹也是頭,所以拿了三十瓶回來。
孫德有正在綁車準備去縣裡面試試的時候,李默也推著車子,他把孫德有的一箱果汁裝在自己的車上。
李默的這個果汁瓶子大,紙殼箱子是造紙廠提供的價格只有一分錢多點。
果汁六瓶裝一箱,上面印著黑字:“蘇小默葡萄汁。”
孫德有拿了五個箱子,實話實說,不好帶。李默過來幫著帶了兩箱。
看到李默的幫忙,孫德有詫異的問道:“李經理,您這是幹嘛?”
“行了,你這有三十瓶呢,任務重
。自己帶再弄打了,得不償失。我幫你帶著兩箱,咱們一起去。這是直接去縣裡面還是怎麼樣?”
“我想先去縣裡面,這個時間走,差不多晚上到了,明天一早就出攤賣。”
李默笑著說道:“出攤?你要去集市啊?”
“不然呢?”
“市場定位就不準,行了。既然我帶著你的話,那我就教教你怎麼玩。第一件事呢,自己帶貨要認真的考慮成本問題。現在開始我教你來如何節約成本。”
孫德有不太明白啥意思,結果李默裝完車,帶著他一起騎著車出去。兩個人蹬著腳踏車,在烈日炎炎之下往縣裡面走。
開車?不可能的, 這是要跟孫德有一起做生意,他不可能一直給他運輸就是了。
這個要考慮成本的,要讓他們有這個概念。
所以騎著腳踏車,靠人力,節約成本。
縣城距離鄉里面可是有幾十里路,路上李默和孫德有渴了就跟路邊的農田裡的農民討口水喝。然後用錢換了點兒吃的。總之能省則省。李默和孫德有倆人這一路上吃的一共花了四毛錢。
到了縣裡面,孫德有是沒有介紹信的。所以只能睡大街,而且倆人到縣裡面的時候已經是深更半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