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他一眼:“這裡的海鮮其實比鳥好吃,我就是想看著它們吃東西,而且並不害怕人的樣子。”
李易以前來過,人家當地有法律的,當然,自己國內一樣有法律,不允許捕捉海鳥。
基本上到此地的人都會買些東西喂海鳥,讓海鳥養成了一個習慣,認為所有這樣的東西手上拿著的食物都是要喂自己的。
不殺海鳥的傳統是海上航行的時候找不到陸地,發現海鳥便知道附近有島嶼或陸地。
若是每一次都把海鳥給幹掉,以後就找不到路線了。
在海上捉魚比捉鳥更容易,當有大群的海鳥在一片海域上空盤旋,而有沒有島嶼的時候,證明那裡有魚群。
故此後來人和人難以和諧,卻把這份愛給了海鳥。
而那些滅絕的鳥類,除了旅鴿之外和灰雀外,都不會飛。
兩種會飛的鳥,一種本來數量就少,灰雀,滅絕的原因在於雙標國的自然環境破壞。
另一種曾經數量幾十億,卻架不住世界第一流氓國的獵殺。
李易現在想著保護住所有的動物、植物、昆蟲,自然包含了這些鳥。
“將來咱們的地盤大了,軍事實力比別人強了,必須把律法讓更多地方的人承認。
咱們說哪一種東西不能殺,哪一種東西應該殺多少,別人必須聽咱們的。
凡是不聽的,咱們就審判他們。”
李易決定也學別人,就你們會?我也會。
趁你們還在搖籃中,趁你們還未發展起來,必須壓制住你們。
“嗯!”李隆基聽了滿意:“大唐就應該代表正義。”
李易笑笑,正義啥的與他有何關係?這個世界從來不相信正義。
傍晚的時候,海邊開始了海鮮宴,沒有主食。
大龍蝦吃肉的話,其實挺香的,關鍵是過癮,一大口接一大口吃。
“這大傢伙能夠帶回去給大唐百姓吃不?”
李旦吃著龍蝦,想到了百姓,想來百姓沒見過。
“咱大唐有,浙江那裡的錦繡龍蝦,廣州及更南邊海域的大龍蝦,只是不好捕撈與運輸。”
小機器人在旁邊告訴李旦,有的,有的數量多,有的數量少。
另一個小機器人跟著說:“現在只能製作成蝦乾,把肉取出來制熟,然後曬乾、陰乾,還有鮑魚。
魚也是這樣操作,不然真的帶不回去,只有大唐航母和巡洋艦有保鮮技術,又不值得用。”
“乾的也好啊!”李旦決定製作海鮮幹,拿回去泡發後百姓也算有肉吃。
比如哪個地方的百姓遭了災,吃不上飯,趕緊用飛艇把海鮮幹送過去,吃肉。
一路走來他發現海里的肉吃不完啊!隨便撈,各種好的肉,上面沒有魚刺。
像今天晚上煎的鮪魚肉,跟牛肉似的,但比牛肉嫩,吃起來沒有其他難聞的味道。
大的一條趕上一口豬了,收拾起來還方便,大塊的肉曬乾。
能夠成船往回運糧食,就能成船送肉。
“不能在這裡撈,太遠,咱那邊有地方能撈。”
李易倒是不反對捉魚,他只覺得日本海以及其他海域有。(未完待續)
本站最新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