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百姓沒有網路平臺,只能賣給朝天下基金,他們自己去跑,保證更賠。
“故此二十年回報期屬於拋開報銷所賺的利潤。”
蘇頲瞬間抓住問題的關鍵點,租賃船隻的回報期看著很久,實際上透過銷售海產品很短時間內便賺回來。
“要計算壓貨資金風險。”張九齡從另一個方面分析。
“資訊優勢和宣傳優勢在此體現出來。”宋璟也懂。
大家看李易給的書,終於畢業了,至少有個及格的成績。
李易欣慰,等你們進團兒之前,考個高分,進團兒之後依舊能學。
現在才僅僅是一小部分知識,往後加入金融方面的,你們會明白考科舉的那點題很簡單。
科舉有啥的?背下來書,答填空題,有的字多一些,帖一大經。
接著是時務策,都告訴你們大唐要幹什麼,你們自己分析。
另外計算題,又不是高數,很簡單的。
再背兩本醫書,寫首詩或賦,完事兒。
真正的考題在社會,要不要進行貨幣寬鬆政策?開展逆回購不?下調儲備金率與否?發不發行國債?
學吧!有你們學的,我都沒學好呢!
因為學到後來不是知識儲備問題,涉及到正反兩面,一個政策扔出來,有利有弊,誰敢說自己是對的?
貨幣寬鬆政策落下來,央行放水,cpi增加了怎麼辦?關鍵工業生產指數提高,但採購經理人指數反而下降,咋解決?
是趕緊回撥,還是進一步稅收補貼?擬或提高基本工資和養老保險金?
真要是把書背下來就能解決,那簡直太好了,多省心啊!
李易搖搖頭,難啊!未來怎麼走?
“易弟,可是覺得哪裡不妥?”李隆基看到李易的表情。
“沒關係,我把貨幣體系穩定了就行,其他的好辦,沒人比咱們百姓更勤勞。”
李易擠出一絲笑容,說給別人,亦說給自己。
反正大唐現在最厲害,告訴百姓別太奢侈,儘量多存錢,咱們不追求金融發展速度。
不去進行貨幣貶值轉嫁就好辦,咱們不用信用貨幣,隨時調整貨幣發行的抵押品數量與價值。
貨幣流通環節及稅收造成的貨幣貶值,透過研發新的技術和對外資源採購來平衡。
這便是他那時一些國家採取的方式,他們不希望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富裕,那樣原材料價格提高,無法透過貨幣和技術手段來為本國懶惰的民眾提高福利。
當經濟和外交手段沒有作用後,直接發動戰爭。
李易沒想好將來的事情,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穩定貨幣體系,同時大力宣傳中華文明信仰。
一旦殖民,信仰才最重要。
這個信仰可不是信這個教那個教,而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不是儒家的,儒家也是吸收了很多家的內容才慢慢豐滿起來。
------題外話------
還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