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搖頭:“不行,不過這個村子好。傻子就是智商在幾歲孩子的程度,你看他始終在幫別人,自己想吃也忍著。
如果村子孩子和大人給傻子長時間的印象是欺負別人能夠獲得好處,他就會學著欺負別人。
一個村子中的傻子變成那樣,他就不再是守村人,而是照妖鏡。
你們有什麼想法?說說,明年,不,今年你們都要考童子科。”
李易不忘了時刻教導弟子,為人師者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師父所言照妖鏡,乃被施者反施也。”
李歸藏想了想回答,欺負傻子,傻子也會學會欺負人,你所不想的你去對別人做,你得到的也是你不想的結果。
他回答的是論語裡的內容。
“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頁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
灼灼小丫頭跟著說,她說的話進一步闡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她的回答出自墨子·兼愛。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是故,村子無得天下志,卻亦有恩忠。”
青黛小丫頭最後回答,說村子的人無法為大唐找到有才能的人的程度,就是仁。
但他們做到了之前的事情,把財物給傻子,這個是惠,教導村子裡的人對別人好,這叫忠。
她說的話取自孟子·滕文公。
“可!”李易滿意了,這才只自己的徒弟,順便他掃視一眼周遭。
畢構、宋璟、姚崇、蘇頲、張九齡……等等吧!低頭,當作被沒目光掃到。
等李易帶著徒弟去給傻子把脈,看看具體什麼情況時,一群大臣才鬆口氣。
李隆基瞥一眼:“明年三個孩子要先考童子科,而後進士科,或許也能考秀才科是吧?”
“陛下,臣等已說好,考童子科的時候大家吃涮串兒,隨便聊聊天,孩子嘛!問太多了萬一答不上來,會哭的。”
畢構低頭看腳下的泥土,說出一副我關心孩子的話。
“他們能哭?”李日知笑著問。
“老夫哭還不行嗎?總得有人哭。”畢構絲毫不在意,怎麼滴?
他眼珠一轉:“不如團兒裡的人一起考三個孩子,陛下應允否?”
“允!”李隆基答應了。
你們一起上,你們願意的話,易弟也讓你們考。
姚崇眉頭挑一下,想著方才三個孩子的作答:“吃串兒其實很不錯。”
“雞湯和骨頭湯做湯底兒的串兒,開春吃著確實暖胃。”
尹思貞把話題轉回到吃上,太嚇人了。
三個孩子成妖了,考他們,萬一他們反問,你知道他們會問什麼?一旦被問住……
張九齡想了想,出聲:“陛下,真考秀才科嗎?那就不是學了多少書的問題,時務策第一,要考得先跟剛柔說一聲,剛柔好教導。”
“九齡你消停一下吧,秀才科的反問比童子科的還難。
童子科大不了就是書上的內容,秀才科的時務策,李易一教,孩子們反問的時候你知道怎麼答?
比如說吧,海外貿易具體事務,你問別的,孩子們也能給你轉到那方面去,你懂嗎?
你當過廣州市舶司的市舶使,你告訴我,你弄清楚沒有?”
蘇頲臉色都變了,不能啊!時務策現在都掌握在李易手裡。
“真考也行,咱們問問小易,到時候給孩子們一個出身。”
宋璟這個時候反而支援了,難道是因為三個孩子不會打仗?屬於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