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紙不適合大批次印刷報紙,小範圍的考試卷子倒是沒問題。
他那時有一段日子裡,老師都很辛苦,沒有現成的卷子,只能自己寫,然後印刷出來給學生作。
有的農村學校沒有太多的經費,老師會看學生家長,當時叫機關工作,讓學生回家跟家長要。
機關工作,蠟紙不值錢,隨便拿,家長給孩子帶去學校。
所以那時孩子們唱起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時,孩子家長最為認同。
李易回憶著,眼淚不覺間滴落下來。
“易弟,可是想到了難過的事情?”李隆基關切地問。
“沒,我是想啊,大唐的百姓何時才能全富裕起來。”
李易說謊的時候絲毫不臉紅,草稿都不用打一下。
李隆基的眼圈紅了,換個人當他面說這話,他能把一碗湯全糊對方臉上。
李易說出來,他承認,李易拿出來的利民技術實在是太多了。
再看莊子的情況、張家村的、外來務工者的、長安百姓鑿冰、做摔炮、揉泥巴、採茶葉。
以及此次從洛陽回來的路上聽到百姓被騙後的反應。
易弟說為民,誰敢不服?醫書都送了多少本了?
“三哥,弟突然想起兩個人,需要活動活動,都是老臣,以犯官查地方,是一計,老臣風骨尤存,可組團查,以補缺漏。”
李易想到兩個人要掛了,都是當過宰相的,他出主意讓犯罪的官員去收拾其他官員。
又覺得應該有另一支隊伍,就是那些老頭們。
老頭們互相會盯著,然後就變成了特殊的巡視組。
活了那麼大的歲數,對地方官的問題,早知道得清清楚楚。
“哪兩個?”李隆基認真起來。
“李日知、劉幽求,姚崇幫著陛下一個個拿下老臣,目的是為了穩固陛下皇權。
姚崇作得沒錯,確實是能臣。不過那些老臣也很珍貴,不需要非得逼死他們。
給他們組個團,在團裡他們就互相牽制了,順便讓他們去查官員。
如此,陛下把國之大事託付,給了他們面子,他們就不抱怨了,哪怕他們明白權利被剝奪。
在巡查地方時,但凡有貪腐,他們仍然能夠留下好名聲。
陛下得其助,又不慮其等掌權,過幾年,姚崇累了,也可以加入進去嘛!”
李易出新的主意,尤其是最後一句,一點平和意思都沒有,反而帶著殺氣。
姚崇是救時宰相,把以前的老臣一個接一個給弄下去。
這樣李隆基才好行事,不受老臣倚老賣老的逼迫。
可是那些人死了可惜,不如組團,一起去收拾別人,給個名望,他們會很願意。
等差不多的時候,姚崇也進去吧,別當宰相了,因為你姚崇也是老臣。
李隆基愣在那裡,聽懵了,這就是自己的易弟?動起手來同樣夠狠。
不過比起姚崇來說,易弟不希望逼死老臣。
要不要現在就把姚崇、張說、盧懷慎弄下去,把易弟變成紫薇令、門下平章?
旁邊剛剛還低頭吃的王皇后也抬起頭,叔叔今年十七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