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等待的時候喝著酸梅湯,天實在是太熱了。
溫度計顯示的地表溫度在上午就超過三十九度,攝氏度。
體感溫度更高,李家莊子的組織能力體現出來。
所有的百姓都有綠豆水,真的就是水,沒多少綠豆,裡面放了一點鹽。
百姓喝一竹筒就可以了,主要補充電解質和水。
綠豆屬於藥引,增加胃的蠕動和吸收能力,順便緩解膽的負擔,又利尿。
之所以不放甘草,是怕有的人胃腸道不好,吃了甘草難受。
李家莊子給大眾東西,不是挑最好的給,而是選擇副作用最小的。
就跟李易臨床一樣,別人手術完了,胃腸道的,醫生說等著,等著放屁了,喝粥。
沒有一個說喝奶的,醫生不敢,不管哪一種奶都有的人會過敏。
剛剛手術完,因為你一句醫囑過敏再住院,醫療事故,跑不了的。
粥不一樣啊,平時不吃飯啊?吃飯過敏不?
百姓哪懂得那許多,反正有喝的就行,李東主給的。
商人們湊到一起,他們跟所想不同,他們開始考慮海州到長安一路上都有什麼資源。
每一種東西的價格,還有當地供給與需求情況。
最後考慮運費,先把一些資料列出來,再帶入運費,划算與否就知道了。
這些是大商行的人,普通做買賣的根本不曉得。
“航運會被衝擊?養船的人時日難過?”有商人跳過一堆表象,看本質。
“有一個平衡,逆流過來的,保證不如火車,順流呢?看綜合成本。”
“冬天的時候,黃河本來就停運,鐵路同到海州,大運河能連線到鐵路,船隻從黃河退去進大運河,一樣有運輸需求。”
“黃河有水的季節呢?要看定價,鐵路的定價。”
“看鐵路的定價不如看京兆府的物價。”
“京兆府物價有何可看,漲跌並不大,即便冬天的大棚蔬菜,也不會突然抬高而不受限制。”
“對呀!所以李家莊子穩定住京兆府的物價,就能穩定住航運和鐵路運輸之間的價格。”
“哦!確實如此,李東主仁義!”
“早著呢,火車試執行,等到能夠正常運轉,會有價格表。”
“李東主今天又換官了是不?”
“換了,他出海的時候是大唐海外安撫使和天策上將,回來就辭掉。
上次在含元殿他是詔討使,正一品,當天晚上有辭了。
現在他是大唐海內外督運使,依舊是正一品,晚上估計又沒了。”
“他就是想以官方的名義站在前面,離陛下最近,大場合嘛!等結束了,回李家莊子,誰還能比他更近?”
“我算是他娘滴服了,官兒還能這麼當?”
“你要是弄出來一個火車,你也行,別說叫你設計,現在給你一個車頭,你拆了,看能不能裝回去?”
“我拆都拆不了,從哪開始拆啊?”
商人說著,同樣歪樓。
那邊轟隆轟隆,火車回來了,拉著四個車皮。
車廂中都是粉碎後的礦石,當工業新增劑使用,值錢。
比如造紙、特種鋼材冶煉、特種玻璃製作、藥物新增、石油精煉、物質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