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不行,種的時候澆水,之後除非太過乾旱,不然不能澆,尤其是灌壟溝。”
李易耐心地講解,別人確實不清楚。
用來育種的地,肥下足了。
看完地瓜,來到西紅柿的地方。
大家一看,發現不一樣了,東西葉子相同,有的打了架子,而且上面接了青綠色的小球。
另外更多的沒上架子,秧苗矮。
無須別人問,李易自己說:“回來的路上著急吃,一小部分提前育苗,剩下的天暖和直播下地。
育苗的生長速度快,再有二十來天能吃,選好的留種。
跟黃瓜一樣,不是所有的黃瓜都能變成種子。
冬天的時候在大棚中改架秧為吊蔓,肥料跟上,屬於密集種植,節省空間。”
“倒是知道,去年李家莊子所有應該打架子的菜,一律吊在繩子上,有夾子,產量高。”
畢構瞭解,不止李家莊子,六李莊、小蘭莊、皇莊,包括皇城後面的一片大棚地,全採用同樣的技術。
出果出的多,好管理,摘的時候方便。
難度在於大棚架子得結實,否則撐不住。
另外絹帛的大棚由於透光性差,太過密集,除非有額外光源,不然長不大。
百姓學不來,告訴他們沒有用。
他們自己種大棚,額外增加收入,已經不錯了。
曾經的冬天可找不到多賺錢的法子,長安的百姓更吃不到黃瓜,只有皇室能吃到一點反季節蔬菜。
在溫泉旁邊,或者修地暖的暖道,從沒想過還有大棚。
“這個非主食的不急著推廣……吧?”蘇頲前面說得很篤定,又突然猶豫,加個吧。
“百姓都能吃到水果,自然不缺一口西紅柿,西紅柿產量比水果高,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菜吃。
收穫期長,邊摘邊長,家中有院子的,跟種黃瓜一樣,起西紅柿的架子。
到時孩子吃不著水果,吃西紅柿,可以補充一些營養。
用它熬湯,酸甜可口,夏日裡放到井水中鎮,口感不比吃西瓜差。”
李易說著自己咽口水,饞了。
他不愛吃西紅柿炒雞蛋,卻喜歡西紅柿雞蛋湯,西紅柿燉牛腩也不錯。
不過他知道有許多人喜歡吃番茄炒蛋,這個菜確實挺好。
走過西紅柿種植區,轉到各種辣椒的地方。
“要豐富百姓的菜籃子,冬天受自然條件影響,能吃東西相對少,天暖和時,儘量讓百姓吃到更多的東西。
尤其是孩子生長階段,家中有院子,種上草莓,草莓這東西很多個品種。
我帶回來的比較大,比咱們原生的森林品種好,可以再進行雜交。
加上櫻桃、葡萄、桃子、李子、杏子,孩子攝入的營養多,有利於長身體。”
李易不緊盯主食,蔬菜水果類的補充一樣重要。
說起此事,盧懷慎出聲:“遠的不提,雞蛋這個東西,孩子吃了確實慣用,記東西快。
我的族人家中有孩子,現在我也不怎麼給他們錢了,他們自己賺。
小孩子早上起來吃兩個煮雞蛋,冬天是煮完,在炕頭用被蓋著,眼見著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