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時候他沒吃多少菜,因為吃多了會吐,吐著可難受了。
基本上就是吃幾口菜,味道鹹的菜。
等喝完了,再吃麵條,要麼來一碗米飯。
這樣第二天早上才不難受,沒有宿醉的感覺。
李易控制著飲食,宿醉是沒有,但潮溼有啊。
諾魯這個地方吧,流不住水,會滲透下去。
說明下面的土質有疏鬆,白天熱呀,熱氣蒸騰,冷氣孔洞返上。
現在是天越熱,返潮越厲害。
李易在沙灘上睡覺,他覺得自己沒半身不遂就是勝利了。
‘咯吱咯吱’李易做熱身運動:“小寶寶咋樣了?”
“醒來兩次,口渴,喝完水又睡,體溫三十七度七、三十七度九、三十八度二,現在三十八度六。”
輪班看守的護士說資料,還燒著呢。
“帶走吧,今天治不好,中午就走,不等晚上了。”李易一聽就知道情況。
不是他有多聰明,是他見過太多相同的情況。
孩子體溫壓不下去,說明炎症依舊存在。
按照規律,到中午的時候,精神狀態應該會不錯,體溫依舊高,因為磁場和陽光都在,只要補充水分就行。
晚上保證還是體溫升高,藥也壓不住,除非使用特殊的藥。
從醫學角度來說,不會死,保證能治療好。
從個體的孩子角度,可難受啦,迷迷糊糊的。
喘氣都是熱的,想咳嗽卻咳嗽不出來。
大多數的家長看不出來,只看醫生,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
李易時代的醫生,一般只看具體情況,至於患者難受與否,他們其實很多都不知道。
李易知道,他看病不是為了錢,他跟四歲的小寶寶患者感同身受。
“加氧,透視看看有沒有痰,不,聽診,有就吸出來。”
李易把聽診器放到孩子的胸脯上,有沒有痰一聽就能聽出來,他習慣了,因為多個透視不就多賺份錢嘛!
至於聽診器,越來越成為一個擺設,像裝飾品,或者是敷衍,為之後的裝置收費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