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搖頭:“不收錢才是問題,必須收很多錢,如天上人間,辦會員,否則怎能體現出高貴的身份。”
“百姓需要同樣的幫助。”李成器突然變得熱心腸。
“碼頭扛活的人,他們需要的是吃,吃肉,他們不用進健身房,你看到哪一個扛活的人虛胖過?”
李易指指碼頭的方向,那裡現在依舊有人。
他們幫著往上拽雪橇,甚至直接下到冰面上走木頭臺階扛東西。
總是不打仗的折衝府的府兵,在身體條件方面比不上碼頭工人。
但是碼頭工人打不過府兵,府兵始終知道自己要上戰場,會死。
打起來的時候,一方是相對老實拿錢扛活的人,一方是心存必死之志的戰士,結果已經註定。
“肉,要吃肉。”張九齡算是聽明白了,人還得是吃。
“子壽說得對。”李易稱呼張九齡的字,這個字也是相合的方式來取的。
九齡、子壽,九齡是虛數,九為極,子壽,應該是老子之壽。
說明張九齡的家人沒圖過張九齡的富貴,只希望孩子能夠長命百歲。
按照李易那時很多人的說法,叫可憐天下父母心。
李易本身特別反感這句話,因為許多人根本不明白,理解成一種對父母與子女愛的惋惜,屬於悲情。
實際上並不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可憐’,所指得是美好。
出處說是慈禧太后,但真正的意思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其中一句是可憐九月初三夜,這個可憐絕對不是憐憫。
慈禧太后送給母親的詩,還是祝壽詩,從頭悲到尾,真是小看慈禧了。
於是最後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前三句的轉折,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這三句。
李易對文學比較執著,反感一些人逮到一句話就給悲情一番。
猶如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從歷史詞彙上研究,當時的‘只是’代表的是‘正是’,而非轉折。
翻譯過來就是,夕陽這麼美,正是因為在黃昏的時刻。
李易想著張九齡的名和字,又走神了。
張九齡沒走神,他喝一口溫熱的黃酒,沒放薑片一起燙,晚上不宜吃薑。
放下杯子,張九齡:“故此,你要求大家去抓兔子,豬肉不如兔肉,然否?”
“否!”李易兩手一起擺,開什麼玩笑,豬肉是豬肉,兔肉是兔肉,非要比一下?
“不管是從飼養難度還是每種動物本身能夠提供給人的營養上來講,豬肉都比不別的肉差。
有人喜歡把豬當成鹿來養,恨不能豬的肌肉和脂肪與鹿一樣。
它的肌肉纖維與脂肪含量,本身是人所需要的。世間萬物,皆有其用。”
李易說著看永穆公主,永穆公主愛吃紅燒肉。
永穆公主一個眼神就懂,她點頭附和:“紅燒肉還是豬肉的好吃,紅燒牛肉不行,太瘦,不香。”
李隆基神色複雜,現在自己的大閨女跟易弟交流用眼神就行了?
“易弟,健身房是否需要推廣?”李隆基考慮規模化,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