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成本一錢,賣一百錢,直接就是一百倍利潤。
然後就分紅,每股分出去九十九錢,除權,一股的價格變成了一錢零一厘多。
轉眼李易有一個科技成果丟擲來,成本還是一錢,賣一百錢。
就是這麼玩兒的,始終讓李隆基和王皇后的股份賺錢。
這部分掌握在王皇后手裡,她若是不急著用錢,公司就平穩發展。
她突然就缺錢了,李易保證說公司有新成果,並且變成商品出售,獲得利潤。
第二天就分紅,又除權。
反正怎麼算都行,但若是對這個‘股份’進行後復權,一般人都哆嗦。
看上去是一錢的股價,後復權之後,可以達到十緡。
也就是說,最初投資者,拿出來一錢買股票,到現在為止,其應該有一萬錢的收入。
李易就是這麼操作的,他不可能讓王皇后和李隆基賠錢,賺得少了都不行。
盧懷慎曾經寫了幾個字,看看現在的收益。
像國宴出廠就十五年窖齡的酒,它的市盈率就是五十多,代表五十年回本,一年百分之二的利潤。
屬於浮動的,受價格影響,並不是絕對值。
百分之二的利潤,對比資本運作的利息,通常指隔夜拆借率。
年隔夜拆借率的利息低於百分之二,那個酒的股票就應該上漲。
因為隔夜拆借未必總拆借,有時候可以達到百分之四點多,但有時候你有錢你借不出去,屬於無利息。
一般情況下,這個酒的股票價格跟隨著央行逆回購的價格而變動。
市盈率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年的收益為百分之二。
央行逆回購達到百分之三的時候,這個酒得股票價格在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會下跌。
賣了它,立即去買央行的逆回購,這不是單日差額百分之一麼。
如果能夠在不加槓桿的情況下,每一個正常有央行的逆回購日期比例操作完美,那麼一年的收益就翻番。
比現在大唐的資本百分之三十多運作可厲害多了。
這就是資本和金融,李易在封閉模式下運作著,專門給李隆基和王皇后弄錢。
封閉式基金針對固定客戶,別人參與不了。
大唐李易是這樣運作的,他那時的……更惡劣!裡面涉及到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