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受傷了,剩下母的一隻捕獵給小金雕,怪可憐的。
只能指望當地的小動物多,母的捕獵輕鬆。
“多餵它吃的,鳥骨頭生長速度快,我去照一下,看看骨頭接的怎麼樣,從它的狀態上觀察,應該沒問題。”
李易同樣希望金雕快速癒合。
等金雕拒絕進食之後,李易抱起來進醫院,透視,不用拍片。
斷掉的胸骨確實對上了,而且始終未重新斷開。
“行,只要你保持好,十天半個月的又能重新翱翔藍天,你們癒合速度快。”
金雕站在那裡停不懂,被抱出來,放到一個更大的籠子裡,有水盆、貼地放的木頭架子。
它願意站地上就站地上,想上架子輕輕抬腿便踩上去,無須呼扇翅膀。
籠子門敞開,它想出來可以。
“剩下的事情是持續運輸輜重到前方,輪船和螺旋槳船有個弱點,怕被大量的繩子和草纏住。”
李易知道怎麼對付輪船,從上游大量放草,草連在一起,密集地衝下來,然後火攻。
李隆基背個手:“想在黃河上放草,需多少人割草?用羊皮筏子火攻,船上加個長的撐竿。”
他不在乎,黃河水流量大,還寬,吐蕃沒有木頭船來進行火攻。
……
“真正的麻煩來了,一大片土地歸大唐,防禦、和談、後勤。”
政事堂中,畢構三人在一起發愁。
地方眼看全佔住,運輸是個大問題,普通人過去承受不住高原反應。
能去的人手有限,之後一大堆事情在等待,派誰補充後方,當地能否自己獲得足夠的錢。
怎樣處理與吐蕃的關係,地盤歸大唐,當然要和平,吐蕃能同意?
“李易提過,當以合作方式經營,給吐蕃錢。”作為兵部尚書的蘇頲只能照李易所言思慮。
大唐回的信便是如是寫,送信隊伍給金城公主與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帶去禮物。
幾面玻璃鏡子、暖水瓶、煤油燈、煤油、兩輛腳踏車。
打仗歸打仗,金城公主需要照顧面子,吐蕃遞‘國書’的時候就帶東西了。
宋璟端著茶不喝:“吐蕃經此大敗,離開居住地的部族緊鄰唐軍,已無鬥志。
吐蕃從其餘地方調兵,輜重難為,或許冬天才可逼迫缺少糧食的部族進行襲擾。”
“更多的熱氣球與火器。”畢構想不出別的方法。
他指望李家莊子多出力,羽林飛騎已經開始幫忙造東西。
“鴻臚寺中的吐蕃使臣們現在有何動靜?”畢構提起伯訛等人。
訊息不曾封鎖,整個京兆府皆知,百姓們歡呼雀躍,他們捐錢了。
吐蕃使臣心情估計不好吧?會不會琢磨著在長安成立搞事兒?
“習慣了就好吧。”蘇頲不是很確定地說,連續的情報被送來,吐蕃使臣聽多了,估計已經不當回事兒。
“這等事情還會習慣?叫鴻臚寺的人過來詢問,盯緊他們,不可走水和有人傷亡。”
畢構怕伊辛巴那群人狗急跳牆,不想活了。
被他們說的伯訛等人正在發呆,準備吃晚飯,一個個的無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