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嵩計算的不是三百三十個俘虜,他估算大局。
他不去攻擊吐蕃那裡與阿史那獻、葛邏祿對峙的吐蕃大部隊。
他就帶著優勢兵力攔截吐蕃的輜重,吐蕃不可能派一萬精兵來押運糧草。
即便派一萬,自己不計代價也能打贏。
還有炸藥包和手雷在,配合上熱氣球與望遠鏡,實在是太好用了。
張孝嵩喜歡新的東西,他發現望遠鏡最大的作用是讓敵人找不到自己。
對付敵軍斥候最慣用,斥候的數量少,每回都能給包了。
敵人只能透過地上的痕跡來判斷自己一方的位置和人數。
熱氣球強得不講道理,飛在天上,遠遠能夠發現敵軍隊伍,密密麻麻的小點一看到,幾十裡外。
想怎麼佈置就怎麼佈置,相當於半天的行程。
想著,張孝嵩又睡去,等明天看看還有吐蕃的輜重隊伍沒,沒有就主動去迎迎。
大唐的百姓吃完也睡覺,他們蓋著吐蕃士兵的衣服,死掉計程車兵衣服。
吐蕃奴隸得到了死馬的馬皮,僅僅用草木灰抹過的,味道很濃,他們卻並不在乎,兩三個人蓋一個。
今晚對於大唐百姓和吐蕃的奴隸就是幸福的,不然他們晚上也要睡覺,一路走過來,相互擠著睡。
早上的太陽昇起來,唐兵開始做飯,還是燉馬肉,順便煮熱水,用中成藥,用來消炎和降溫的。
傷員受傷後,白血球增加,受傷的位置體液多,形成膿血,處理一下,重新包紮,灌下藥。
傷員發燒的多,並不一定是感染,本身勞累,受傷後的身體機能下降。
這個時候就把馬肉煮成濃湯他們喝,補充蛋白質。
有野鳥蛋,也衝了開水給他們喝。
發燒吃雞蛋與否需要辨證,吃了補充蛋白質,有利於身體恢復,同時又會增加熱量。
所以說,吃蛋要考慮物理降溫,同時不吃煮的,以免難以消化。
“留五百人在河邊照看傷員和俘虜,其他人跟我去找吐蕃的後續輜重隊伍。”
張孝嵩吃過早飯,安排好人手,這裡升起個熱氣球,他帶隊出發。
受傷比較重的,或者是發燒的唐兵開始睡覺,坐著睡,靠在某個東西上,這樣避免食道中的食物外流。
他們要等著消化一會兒之後多喝白開水降溫,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讓自己快點好起來。
晚上冷,白天的氣溫逐漸升高,大唐的百姓拿著手巾去河裡清洗,然後給雙方受傷發燒的敷臉、擦身體降溫。
吐蕃的奴隸只負責,在遠處找蘑菇、割草。
他們不準接觸吐蕃的俘虜,以免吐蕃俘虜以他們家人的安危威脅他們偷摸給鬆綁。
“你現在把我鬆開,讓我跑掉,我回去後放過你的家人。”
吐蕃俘虜威脅不到自己的奴隸就威脅大唐的百姓。
大唐的百姓正給他擦著臉,聽到他的話後愣了下,然後把手巾展開,再捋成條,環繞在對方的脖子上,交叉,雙手向兩邊使勁。
“嗚嗚嗚~~”吐蕃俘虜臉漲紅,張嘴喉嚨裡發聲,眼睛瞪大,身體扭動,眼中露出哀求的神色。
“救命,他要勒死他。”旁邊的吐蕃俘虜向唐兵喊。
唐兵看一眼,扭過頭去。
被勒的吐蕃俘虜眼看著眼睛向行翻,百姓才鬆開,笑著看。
俘虜大口大口地喘氣,眼中露出驚恐的神色。
“你再說一遍?必須說,快點說,不說我勒死你。”百姓又一次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