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的箱子,裡面放著不同的東西。
龐新不理會別人,過去從箱子中抓東西看、聞、吃。
張九齡看著,露出滿意的神色,這才是養鴿人。
王方正跟著張九齡進去,其他人在外面清點東西。
“長安眼下如何?”張九齡直接坐在王方正的對面椅子上,中間是茶几。
水都沒給呢,他就急切地問。
“回張翁的話,一切安好。此次過來,有各種面值的兌換券二十萬緡。
東主提前透支了腳踏車的錢,不算是超發,用以在廣州市舶司進行貿易流通。
錢屬於李家莊子,流轉過程當中,抵兌稅收商品。”
王方正先說錢的事情,實際上超發也沒事。
超發出來的兌換券,買到了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抵押品。
只要不挪用這個東西,即便對方拿著錢過來夠買其他東西,這東西的價值還在。
若是朝廷如此操作,加上十稅一的關稅,每十次貿易,就會把超發的抵押品給賺回來。
然後就多了超發貨幣等值的可流通的貨幣。
也就是說,只要外來商品供應方承認兌換券,兌換券就不存在超發。
每一次印刷出來的紙幣,都能夠買到等同的東西。
要是算上購買東西在大唐銷售的利潤,超發的貨幣反而是增值的。
這便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優勢,很不講道理的資本掠奪。
李易現在就利用廣州市舶司進行嘗試,說他超發吧,他是透支。
但透支是在貨幣發行的時候體現,等購買了別人的東西,別人繳納關稅後,透支的程度隨之改變。
關稅的作用就是把自己超發的貨幣給變成本位貨幣,需要一個流透過程。
關稅越高,在外來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對本位貨幣的回籠速度越快。
當稅收的比例乘以次數等於超發貨幣的時刻,超發貨幣的信用貨幣屬性就變成了本位貨幣。
大唐貨幣穩定,其他國家來承受這個交易過程中的損失。
這就是為什麼李易那個時候地球另一邊的國家的貨幣貶值幅度低的原因。
人家是國際貨幣,先天就帶著這個優勢。
理論上,那個國家的貨幣不應該貶值,之所以出現貶值,就代表了其國內的消費需求大於貨幣發行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