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涉及到談判的問題,李易心思根本沒放在吐蕃人的身上。
“不想去了。”李隆基還打算休息一天,他之前確實太累了。
主要是他現在生病,朝廷沒大事情發生。
“不想去就不去,不過病好了得去,人一旦養成了惰性,就會變成習慣。”李易選擇支援,同時警告。
跟他那時的各行各業一樣,有的是不想上班,但有全勤。
有的是不想開業,但有顧客在等待。
還有的自由職業者,更要遵守職業道德,如果你不愛自己的行業,就放棄,別勉強。
“嗯!就再休息一天。”李隆基突然有種負罪感。
就跟小孩子生病了可以不去上學,又認為自己其實能去上學,但就是不想去一樣。
然後第二天,李易在報紙上寫了。
“賣報賣報,李東主泡溫泉呢,沒時間出來,李東主說他很累,最近忙的事情多。”
“賣報啦,李東主說吐蕃的事情沒有什麼可談的,除非吐蕃的贊普親自過來。”
報童們喊著,京兆府的百姓聽到了報童的喊話,買來報紙,看看,無所謂,看看生活小常識吧。
今天生活小常識說的是春天火大,可以在早上起來之前喝一杯涼開水,然後繼續躺著。
這樣在身體補充水分的時候,又可以解決乾燥的問題。
如果還是有乾燥的毛病,可以吃點麵皮,然後多滴幾滴香油,吃鹽水豆子。
胃腸陰虛,主要以補水為主。
如家中經濟條件允許可多喝油脂多的湯,如雞湯。
另外及時就醫,有太醫署的太醫和藥鋪的行醫者免費問診。
百姓看的是這個,吐蕃人找李易去商談的事情,百姓又不傻。
李易若真答應了,百姓才會著急,別去呀,他們沒安好心,鴻門宴。
百姓知道鴻門宴,報紙上的故事都寫了,太危險了。
京兆府的百姓比李易自己還擔心李易遇到危險,他們寧願李易永遠不出莊子,也不希望李易受到傷害。
“李易膽子太小了。”伯訛滿臉苦澀。
“京兆府的百姓讓我恐懼。”伊辛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他認為,京兆府的百姓應該支援李易來談,讓吐蕃臣服。
結果百姓覺得危險,不想叫李易出來。
也就是說,比起讓吐蕃臣服,李易的安危才重要,吐蕃服不服的無所謂。
“怎會是這樣?”伯訛心中有一萬個不解和十萬個為什麼。
……
政事堂。
畢構看了報紙後笑了:“吐蕃使臣的小算計沒用,京兆府的百姓對吐蕃的印象就是隨時能打過去。
打不了就守一下,反正不吃虧,最近兩年確實如此。
而對李易則是不可以冒險,李易要是出事兒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李家莊子沒了,大家怎麼賺錢?
吐蕃的事情太遙遠,李易的存在是眼前,李易可以給大家找到賺錢的活兒幹。”
畢構明白京兆府百姓的心思,吐蕃慢慢打就行,李東主不可以出事兒。
“照此說來,我和李易必須死一個,死的一定是我?”宋璟鬱悶道。
畢構和蘇頲一同點頭,表示認可,對,京兆府的百姓會記得你,你永遠活在他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