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有錢了,他想給百姓,又擔心遠的地方受災後不好清查,萬一有人虛報、謊報,騙取補貼。
“朝廷給買修房子的材料,再借一筆錢給百姓,不要利息,分年償還,百姓用借到的錢找人蓋房子。
今年是不行了,繼續住帳篷,朝廷給提供煤炭,來年化凍,才好蓋。
若只是修葺的房屋,朝廷出錢幫忙修上,花不了多少錢。”
李易出主意,京兆府的百姓房子全管,是因為京兆府的百姓要承受商品加稅後的價格。
還取消了庸和調,算是為稅收作貢獻了。
外面州府還未開始收稅,百姓需要自己想想辦法。
塌了的房子若是有梁在,清理出來,還能用在新房子上。
若是泥草搭的房子,塌了就重新建新的。
“外面的百姓還有住在窩棚中的,塌了住帳篷,比窩棚強。”畢構又開始為百姓們難過。
在長安城中,一個個坊的不好房子都重新修了。
然後是各縣的情況,他沒去看過,想來應該不錯。
可還有地方的百姓是用草簾子搭窩棚,就在裡面生活。
夏天的時候還無所謂,冬天會凍死人。
李易低頭吃炒麵,他在考慮怎麼辦。
他那個時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人沒有房子而租房子的並不少。
關鍵是能租到,住窩棚的人顯然沒有錢去租別人的房子。
給他們蓋廉租房沒有用,沒錢。
只能是給低保,給低保就是發糧食,地方官府理論上是給,實際上給不給,並不清楚。
還有跟常平倉不同的義倉,有錢的人捐的,一般會給吃不上飯的人提供食物。
“等稅收起來,用稅錢來幫,主要在於工作機會,在聚居區住的人有工作,沒有田地,什麼都不用交。
別處的百姓失去了田地,不交屬於逃戶。另外是生病,一病許多年,家就拖垮了。”
李易一時間想不出來好辦法,他不可能自己花錢養活所有的人。
今年冬天,又來了不少人到聚居區外面去住,跟俘虜們挨著。
由於身份沒查清楚,他們暫時不被允許過橋。
這些人一到地方,先紛紛重新入籍,有的帶著戶籍呢,直接說明情況,地沒了,過來找活路。
以前這樣的逮到後會處罰,打板子了、流放了,除非帶著公驗。
不過到李家莊子就沒事兒,趕緊辦手續,以後可以長住了,還會被安排上工作。
“你莊子的權利太大,該收斂要收斂,老夫也支援收你權。”畢構同樣在等收稅進行,然後全大唐一起清丈田畝。
吃差不多準備走了,他勸李易一句。
李易聳肩:“怎麼收?不讓我給陛下遞條子?把工坊搬走,派人來管工坊?”
“可以要求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向朝廷申請,朝廷批准了你才能做。”畢構想到個辦法。
“報告,我要喝水。”李易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