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人想要,去當地買吧,然後當地就可以用這些東西賺錢了。
原來賣十錢的東西,可以賣一緡。
皇帝都說好啊,沒看他那時的一大堆地方賣東西,張口乾隆、閉口康熙。
給人的感覺就是清朝的皇帝整天在外面跑,一天至少跑三五個地方。
誇這個東西好,說那個東西妙。
關鍵是皇帝胃口好,啥都吃,把沙縣的小吃吃一遍,每一樣都有他們的身影。
轉頭又去別的地方吃,什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
就沒有皇帝不去的地方,沒有他們不吃的食物、不玩的東西。
這就叫皇帝效應,大唐人家給土貢,不能光放在右藏裡自己享受,幫地方打個廣告。
李隆基聽著、想著,覺得確實虧欠對方很多。
以前沒有錢和辦法,現在錢不缺了,辦法又有了,就幫地方賣東西吧。
“易弟你覺得戶部的貿易大廳應該放在何處?”李隆基要給安排個地方。
“宣陽坊。”李易說出三個字。
“為何是……為兄懂了。”李隆基露出笑容。
把商貿的大廳安排到宣陽坊,商人們談完事情了,順便洗個澡,再去平康坊放鬆放鬆,不錯。
吃飯派人去天上人間叫外賣,都很方便。
二人又說一番話,到晌午了。
考場中飄出了飯菜的香味,十二道菜,即便是肉菜也以瘦肉為主,青菜多,鹽不多。
怕有的考生平日裡吃到的油水少,突然吃肥肉,好吃是好吃了,吃完壞肚子。
“易弟,吃飯吧。”李隆基聞到北風吹過來的味道,餓。
李易出去,到桃紅他們休息的車中,有人在值班,鍋上煲著菜,豬蹄。
他用夾子把砂鍋夾起來,拎回到剛才的車中。
“一早就小火煲著,正好吃。”李易開始燙酒,六兩的酒,一人三兩。
豬蹄砂鍋裡除了豬蹄就是大蝦,凍的大蝦,從陸路那裡運過來,放在冰中凍。
現在很流行,李成器從萊州那裡運送,賺一筆。
還有幾樣洗乾淨的蘸醬菜,補充維生素、葉綠素什麼的。
碧荷跑過來看看,轉身回去把其他人喊起來,一起吃飯。
八個人自己端著小砂鍋,跑到車廂中,左右各四個,隨時聽候吩咐。
李隆基吃了一塊豬蹄肉,吐出骨頭:“今年的漕運還要好好修修,不然糧食運不過來,又得跑去河南府找吃的。”
“京兆府的人還是少,人數翻一倍,不會缺糧,各地糧商比我們著急。”李易說出來需求理論。
人口越少的地方、經濟越不發達的地方,東西越缺,價錢越貴。
京兆府地方大,缺吃的是因為商人在評估後,不認為有缺口。
等缺口出現,皇帝帶著人跑了。
“人多了往何處安置?”李隆基不認為長安還有多少地方。
“周邊的縣,今年要修路,同時修水渠。畢尚書跟我說事情的時候,我提到了產鐵的附近有煤礦。
想起個東西,軌道,沒有鐵軌,咱們用木軌。再礦區能鋪設,在洛陽到長安的路上也能鋪。”
李易提出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