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捷報,西南捷報,我大唐將士猛若虎,西南諸蠻笨如豬,捷報。”
十月一日一早,報童奔跑著喊。
他們一邊跑一邊把報紙送到訂報的人家。
報紙的價格還是三錢一張,不過變成了兩張,買一次需要六錢。
仍然為單面印刷,另一面供別人寫字。
成本卻降下來了,一張報紙不再是十五六文,而是五文多。
大量的紙張被製造出來,油墨的製造材料也成批購買。
如今的報紙輻射京兆府、華州、同州、岐州、坊州、商州等一大片地方。
有的商人要大量從別處收貨或出貨,便在報紙上打廣告。
兩頁的報紙中有三分之一是廣告,字數不同、位置不同、顏色不同,價格就不一樣。
莊子裡每天三十萬份報紙印出來,算上廣告費,一份能賺一錢多,不到兩錢。
按一錢算,換成緡是三百,一天三百緡,一百天三萬緡,以後還會更多。
百姓們到現在為止,還認為李家莊子每日裡虧錢給他們報紙看。
聽到有捷報,平時不買報紙的人也掏錢,買一份兩張。
然後對照的拼音去認字,長安的百姓幾個月來,把拼音給學會了。
就是有的字還不明白具體意思,需要讀出來聯合上下文。
“今天把報紙上寫的什麼?我大唐將士在大半夜的時候叫喊著偷襲了那些西南蠻,翻山頭就跟喝水那麼簡單……”
姚崇念著報紙上的內容,有種說不上來的憋屈感。
叫喊著偷襲?要不要先送一封偷襲的戰書?西南蠻好配合一下。
還有西南的山,可以像喝水一樣。
“看著過癮就好,給普通百姓看,百姓不需要知道戰場上的實際佈局,只要贏了就行。”
盧懷慎也在那裡笑,往報紙上寫戰報的人文采簡直爛到家了。
他承認,太文了百姓看不懂。
“看看廣告,一條又一條,錢啊。”張說在那裡盤算李家莊子報紙能賺多少錢。
每一塊位置和字數都有價格,他發現利潤了。
姚崇聽到錢字,沉默一下:“朝廷正在培訓人員,等過了年,派往各地,再賺了錢可就不全是李易的了。”
“李易看不上眼,他在乎的乃是宣傳,報紙的作用能夠普及他的拼音。
長安城中,大量百姓能看報,可了不得。論教化之功,李易當居天下先。
如今還需標註拼音,待更多百姓認識了字,拼音可撤下。”
盧懷慎給出正面評價,換個人,這等功勞,朝廷必須給出表彰。
李家莊子應該上牌坊,有門樓的那種。
可惜,李易還是那個從二品的文三官,朝廷除了給發俸祿,其他的一概沒有。
那點俸祿李易又看不上,夏天應該給的冰、冬天應該給的炭,不給。
李家莊子夏天的冰差不多是敞開了用,而且人家那個冰比河裡的乾淨,用井水凍。
陛下有時候用冰,還是高力士跑李家莊子運。
“西南那裡在年底前戰事應會結束,該拿的糧草,戶部最好給李易。”姚崇說一句公道話。
張說抖了抖報紙:“不錯,要給,從長安和各地調糧草,確實不如眼下的辦法。
由李易聯絡蜀地商人,當地籌集,戶部轉手給李易,省卻了路上的大量消耗。
雖說以防守為主,用時過久,然,糧草並未多耗。”
他在算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