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走私好。”李隆基堂堂一國皇帝,準備玩走私,他知道吐蕃缺什麼,首先是茶葉。
用茶葉找人走私過來,換馬了、羊了回來。
其次是絲綢,吐蕃有錢的人想要。
***
另一頭,裴耀卿坐在主位上,聽著一個個有才之士在那吟詩論賦。
大家提前準備好了文章,拿過來,好叫長安令看上眼,明年科舉的時候獲得個好名次。
裴耀卿不動聲色,只是聽,越聽越不想聽,明明不錯的人,跟本地東主一比,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陛下若是知道今日盛況,定然高興。”裴耀卿身邊坐著的一個國子監監丞童齊出聲。
國子監監丞從六品下,裴耀卿的長安令是正五品上,雙方實權和品級俱差一大截。
童齊過來捧場,讓人知道,國子監的人在。
“正是。”裴耀卿心情突然變好了。
他想到的是,對呀,我怎能拿他們與李易比,李易陛下親自過來,有多看重?
而這些人,值得陛下親睞麼?
不錯,不錯,都很不錯,加油!
眾人吃著、喝著、吹捧著,莊子裡的人來了。
他們端著托盤,托盤中有紅綢,紅綢上面擺放著一個個三寸長寬一寸半厚的刷了桐油的木頭盒子。
莊戶每人送一個,送完離去。
另有人抬來十個箱子,箱子裡裝著銅錢。
四百緡,即四十萬錢拿古來,一緡重六斤四兩,共重兩千五百六十斤。
裴耀卿站起來,對眾人說:“凜冬至,長安多有衣食無落者,本莊東主李易,捐錢四百緡,以助苦寒之民。本官當為其上表。”
其他人有的已經開啟盒子了,盒子裡是個琉璃瓶,上面有個小木頭塞,正準備看看裡面是什麼東西,見到很多錢,便聽裴耀卿說。
他們第一個想法是,有錢,李易李東主有錢。
第二個想法是,李易確實有錢。
第三個想法是,李易怎麼這麼有錢?他究竟有多少錢?
“諸位,你等手中所拿之物,乃琉璃瓶所裝的護膚珍品,千霞凝霜露,塗抹在嘴唇或皴裂處,比之其他油膏好上數倍。”
裴耀卿給李易打廣告,甘油叫千霞凝霜露,一聽便知是好東西。
大家眼睛亮了,給東西?
裴耀卿繼續說:“今日諸位若想買,只需五成錢,一緡而已,琉璃瓶贈送,待其中千霞凝霜露用盡,可持瓶到莊子上以每瓶兩緡之價裝填滿。”
眾人眼睛灰暗了,要錢啊?不買行不?
不過這個琉璃瓶,白送?賺了,不然想買一個差不多的,沒有個三五緡不可得。
“我買了。”有人先支援,長安令要面子的,親自說東西好,還送個琉璃瓶。
一緡買個三緡以上的琉璃瓶都不答應,長安令必然生氣。
大不了用完了裡面的什麼千霞凝霜露,不來裝,留個瓶子也是賺。
大家紛紛簽字畫押,沒帶錢,回頭給。
一共四百五十六人,一人一緡。
“錢,諸位送至本官行令之地便可。”裴耀卿說,意思是別送莊子。
因為和李易說好了,賣完的錢,就是這四百緡,裝在箱子裡的四百緡不拿走。
多出來的算是自己的,多出五十六緡呢,可不是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