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不小心放進去。”李易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幫別人破案。
李隆基根本不用想,知道一定是有人使壞。
等等看,看有誰自殺,或者是被自殺。
“易弟方才抄的那詩不錯。”李隆基不願意快樂的氣氛被影響。
馬那個東西沒有了可以想辦法再找,只要李易在,就穩妥多了。
“是不錯。”姚崇跟著說一句。
李易暗自撇嘴,作此詩的人寫了不少邊塞詩,然後在最關鍵的安史之亂的時候,居然辭官跑了。
當時可是地方的司功參軍,像組織部長、教育廳長、文化廳長。
覺得什麼腐敗了,然後就把能夠安撫民心的官職給扔了。
而同為安史之亂中張巡,這個考科舉中過進士的文臣。
在睢陽一地,帶領七千多兵力,面對近二十萬叛軍,打出了忠烈之名傳千古的防守保衛戰……睢陽之戰。
最終兵盡糧絕,被抓起來殺了,但為大唐調動兵力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下次不抄你的詩了,一想起來就讓我生氣。
李易暗自腹誹了今年才虛歲三歲的杜甫一句。
要抄就抄李白的,李白今年十四歲了吧?
李易想著,突然笑出來。
“易弟因何發笑?”李成器正在說著剛才的詩,聽到笑聲,問。
李易自然不能說杜甫和李白的事情,人家一個那麼大點,另一個在家裡尋找門路出名呢。
於是他說:“我想到了一個利民的法子。”
“又能利民了?”李隆基感興趣。
“大豆黃卷。”李易說。
“何物?”姚崇問。
“藥。”李易答,又道:“不過也是菜,食堂中有,忘了傳出去了。”
李易說著起身去夾了一些豆芽炒幹豆腐絲,回來:“豆芽,正好現在長安有燒煤,屋中暖和,大家一起生豆芽。”
“做菜?”王皇后吃過豆芽,卻不知道怎麼種出來的。
“黃豆很多用來榨油了,用綠豆和小豆,一粒很小的豆子,可以長出這麼長的豆芽,是不是很划算?”
李易從最樸實的方面講,看,百十來個豆子發的芽,能裝一盤子。
“對。”李成器也經常過來吃,知道是豆芽,口感不錯。
“冬季吃不到蔬菜,人易生病,正好用豆芽來補充一些身體需要的東西。”李易說治病。
“過真好用?”姚崇只知道吃,他家也沒生過豆芽,當藥用的,而且還是用黑大豆。
“家家能做,吃了這個補充維生素……就是不容易得爛嘴丫子。”李易擦擦汗說道。
急中生智啊,突然就想起了豆芽的事情。
豆子可是當主食來吃的,綠豆有人制作涼粉。
“叔叔把方子寫下,看看難不難。”王皇后決定。
李易笑李白的事情算是過去。
當天晚上,姚崇被安排進住院樓。
半夜的時候外面進來人找李隆基,遞給李隆基一張紙又離開。
李隆基用打火機點燃屋子裡的沼氣燈觀瞧,搖搖頭:“跑了,哼!來而不往非禮也,朕的走私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