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人編簾子,或者從別的地方往莊子上運麥稈、豆秸,然後換一些穀子回去。
他看著別人工作,李成器帶一群護衛趕來。
“易弟你這邊人多,都是其他村子來做工的?”李成器發現情況了。
近千人在那吭哧吭哧幹活,他納悶。
“都是隱戶。”李易說出實情。
“隱戶?為何跑到你這裡?”李成器一聽隱戶,臉色不好,隱戶收不到稅。
“因為我叫管事外面說,冬天一直有活幹,可以搭窩棚,吃的自然不能去食堂。”
李易道出原由。
“隱戶沒有籍貫,有的是把地寄掛在別人家裡,租出去,收一石租子的話,留半石。
然後什麼官府的活都不幹,通常是找同一個族的人寄掛寄靠。
另外一些遭災了、生病了,地就給賣了。
地都沒有了,拿什麼交租庸調,不玩了,換地方。
在長安附近找活幹的自然是失去了恆產的人,四處打零工。
夏天還好辦,冬天難熬。
我又缺人手,廉價勞動力便有了。”
李成器聽著回憶一番:“竟是如此?為兄一直以為他們是懶。”
李易不願就這個問題再說,皇親國戚又怎會知道下層人的生活。
“易弟,不如你叫他們轉籍或重新入籍。”李成器想到個好主意,至少他覺得是好。
“然後我負責他們的租庸調?”李易問。
“呃!”李成器卡殼了。
他換個話題:“這般多的人,到了更冷時,還有活做?”
“多少人我都能給找到活幹,冬天我叫他們女的織補、男的運輸,孩子們賣報。
會雕版的,或機靈的,都給我雕版,我有好油墨,我要印報紙。
報紙也賺錢,長安城中識字的人比別處多。
我要建個大的造紙作坊,缺人,很缺。”
李易介紹起冬天莊子裡要做的事情,有得忙。
“報紙是邸報?為兄倒是能拿到各地的邸報詳情。”李成器很自然地想到了邸報。
李易嚇一跳,紅標頭檔案能隨便印出來給百姓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