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指揮著人進行補肥。
他花錢買山上的地皮土,然後混雜草木灰施肥。
山上的土沒人覺得可以賣錢,但李易就花錢買,很多人都去挖。
宋德想組織人手去,被李易攔住。
不要,咱們的人手有活兒幹,別浪費體力。
“澆水。”李易吩咐。
大家把曬了好幾天的水澆到葡萄地裡。
這個葡萄和別人種的不一樣,它層次分明,一排排的,架子打得都是橫豎相間。
“再過兩天咱們打杈、修枝,上面高地挖出來排水溝,下面也要有。”
李易一樣樣說著,他指望今年移栽過來的葡萄能夠結些好的果子,他用來釀酒。
草木灰是補鉀肥,農家肥是有機肥,磷肥看情況撒進去,調整酸鹼度。
“我是盡力了,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李易看著原來挨著的樹林的另一邊的採桑葉的一群人呢喃道。
李易這個莊子的北面是皇莊,南邊則是一群人家的村落。
那個小村子的人生活一直不錯,離長安城近,很多沒錢住在長安的人就四處找地方。
開元之前,佛家寺廟是個不錯的所在。
然而現在抑佛,廟就比較好一些。
但都受到打擊。
外來的人便跑到城外的地方找房子,不少窩棚建起來。
“他們會不會偷我葡萄啊?”李易想到個很現實的問題。
沒有監控、沒有鐵絲網,對面的人過來摘幾串葡萄跑了,能怎麼辦?
摘葡萄其實不是問題,就怕摘的時候把葡萄秧給扯壞了。
沒成熟的也偷摸摘,發現太酸,扔掉,再摘,還酸,繼續扔……
管事宋德想到同樣的問題,他問:“東主,派人拿弓箭守著,可行?”
“偷個葡萄而已,還弓箭?我要不要埋地雷?”李易反對,不至於弄得你死我活的。
“什麼是地雷,東主?”宋德不解。
“這樣,過些日子,葡萄出來了,你去問那邊,有沒有願意過來幫工的人。”
“然後叫他們的村正安排人,過來幫我們幹活,給工錢。”
李易對管事說。
管事不高興了:“憑什麼啊東主?我們人手夠用。”
“幹活是夠用,看葡萄地不夠,耗費人力,讓們村正安排十個人來,每人每日三十文,管一頓晌午飯。”
李易想到好辦法了,僱十個人來幹活,誰來得看對面村正的意思。
出了問題就找村正,大唐村正是要臉的,很多案件的審判權都在村正或鄉老手中。
這等情況下,不應該矛盾化,而是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