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居然還有一種製作方法叫炒。
炒出來的菜咋那麼好吃呢?
李易看天,看太陽高度。
盤算製作燻雞需要多長時間,想今天晚上之前帶走,得找人幫忙,自己一個人不行。
不到半個時辰,五十隻雞被好幾匹快馬帶回來。
李成器說三十隻,去辦事的人不能真的就拿三十隻回來,萬一不夠呢?
那邊的醬油撲賣完了,大家整理錢和布。
十個佃戶的女主人過來,幫忙殺雞。
陶盆準備好,放上水和鹽,割雞脖子放血,按照一個方向攪拌。
等雞不掙扎了、沒有血了,換下一隻。
讀書的學子們出來觀看,絲毫沒有所謂的君子遠庖廚的覺悟。
他們知道,中午估計是不行了,但晚上有雞血吃。
說不定還有雞肉燉山藥呢。
李易也招呼大哥李成器殺雞,他手法熟練。
把雞脖子地方的毛揪掉,一刀血就噴出來了。
“易弟釣魚嗎?”李成器被殺雞的場面嚇到了,找個話題。
“不釣,但我用網,我為了吃而捕魚,並非勾魚而樂。”李易坦然道。
他不把釣魚當娛樂,想吃就下網。
要是蝦的話,就釣和窩,一切還是為了吃。
李易放下手裡第二隻被殺掉雞,又說:“凡生者,其無惡罪,可殺不可虐。”
“若有大罪呢?”李成器問。
“虐其千百遍,以儆後來者。”李易說。
轉頭見大家在用開水褪雞毛,欣喜道:“褪下的毛,晾曬,冬日充衣,資與無綿人。”
“給別人穿?你莊子上的人不用雞毛填充衣服?”李成器覺得易弟不顧莊子。
“我莊上秋時買鴨絨,雞毛禦寒不如鴨絨。”李易理直氣壯道。
李成器點頭,表示服氣,有錢,你行。
說到這個冬天保暖衣服的事情,李易想起一件事。
“大哥,朝貢白疊子有種子嗎?若有,我減水田而種。”李易問棉花的種子事情。
他知道現在有棉花織的布賣過來,價格還很貴呢。
然後長安人把那玩意當成花來種,南方有的地方已經在織布了,但品種不怎麼好。
不如從西域賣到長安的棉花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