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牆上有人手執弓箭巡邏,戒備森嚴。
山寨中燈火通明。
寨子裡有三百多間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高地錯落,有石道或木梯相連,最大的一塊平地是聚義廳前的教場,一般是練兵的地方,今日作為會場。
正中央點燃篝火,眾人都圍坐在四周,身後高處插著火把,有兩個大漢在火邊角抵為戲,各處都有猜拳行令的,也有不少人喝彩助威,場面十分熱鬧。
義真和各山寨頭領推杯換盞,他的弟子也在下面吃肉喝酒。
雞子山頭領胡大用哈哈笑道:“大師,我聽佛家都是吃素的,怎麼各位一點不忌諱?”
義真不語。
身旁的釋全義笑著答道:“佛家只戒葷,有道是佛子不得食五辛,也就是大蒜、茖蔥(薤)、慈蔥(大蔥)、蘭蔥(小蒜)、興渠(印度菜,中國沒有)這些。至於肉食是因梁武帝提倡,也只有中土部分僧眾秉持,我師父這一派是可以吃肉喝酒的。”
這和尚有文化。
旁邊二龜山寨主王義連忙恭維道:“大師是北方多寶佛應身,自然不用管梁武帝那一套。”
應身又稱化身,就是佛陀為度化眾生,在人間顯現的各種化身,釋迦摩尼的佛像就是應身佛,到唐朝中國最有名的應身是陳後主的皇后蕭觀音,南海觀音的形象就是根據她造的。
後來五代時還有一位布袋和尚是彌勒佛應身,更加有名,就是後世彌勒佛像大腹便便笑口常開的樣子,原本的彌勒佛是豎三世如來中的未來佛,寶相莊嚴,在很多寺廟的大雄寶殿中能看到。
王寨主雖然恭維義真,其實他也不知道對方自稱的北方多寶佛是那位佛祖。
大寨主楊虎也不明白,他心直口快,當即問道:“北方多寶佛?”
釋全義雙掌合十答道:“這位佛祖廟中的塑像諸位都見過,我們如今修造的石窟裡那位毗沙門天王像就是佛祖的化身。”
“原來是多聞天王,小師傅這麼說我等就明白了。”楊虎哈哈笑道。
酒宴繼續進行,寨門外一個和尚揹著布袋到了。
守門的看不真切,問道:“可是釋全信師父?”
和尚答道:“快快開門,晚了師父要怪罪。”
山寨大門開啟。
和尚走進去,一個僧人迎上來問道:“三師兄,怎麼回來這麼晚?”
“路上遇到豹子,受了點傷。”
“呀,師兄的脖子被抓傷了,怪不得聽嗓音怪怪的。”
和尚說:“你去稟報師父,我直接去蘭若寺,為師父準備洞房,過一個時辰就好了。”
僧人應聲去了。
旁邊山寨的人想幫忙拿布袋,和尚搖頭道:“裡面的人不重,你只管帶路就是。”
那人打著火把在前面走,他們一路繞過聚義廳會場來到後山。
道路兩旁還有不少院落內點著火把。
這些人家很窮,買不起蠟燭。
今日是山寨的節日,若是平常,到晚上週圍就是一片黑暗。
還有一些孩子隔著柴門偷看,婦人們將他們拉走,似乎有些畏懼和尚。
穿過這片住宅區便是後山峽谷,前方已經能看到石窟大佛,在月光下顯得靜謐神秘。
不遠處就是蘭若寺,白牆綠瓦,雖然不如大寺壯觀,卻也十分賞心悅目,與山寨中那些簡陋的土房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你叫什麼名字?”
“在下王石頭。大師,怎麼不走了?你的臉!你的臉!”
和尚的臉正在變化,慢慢跟王石頭有幾分相似,他看看左右無人,抬手一掌,山賊應聲倒下。
他提著人走到一顆樹後,片刻之後,王石頭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