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江楓和蔡文姬帶上禮物,來到鄒府。
隔著老遠,便看到一隊士兵正押解犯人從鄒府出來。
兩人對視一眼,心生出一股不詳的預感。
於是二人便沒有下車,就在馬車裡遠遠看著。
半晌,蔡文姬指著其中一個犯人驚呼道:“那就是鄒凱!”
江楓早猜到鄒凱應該是出事了,但還是心裡一涼,道:“看來曹植已經對羽林軍下手了,他這是要把皇城所有禁軍,死死抓在自己一個人手中啊!”
蔡文姬道:“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江楓嘆息一聲,道:“先回去吧,再想想別的辦法。”
丟了鄒凱這條線,再想打入軍隊內部,談何容易。
自從那晚喝完酒,荀彧那邊也沒了音訊,好像從未和江楓交流過似的。
江楓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儘量多結交權貴。
還好,他身份顯赫,手掌重權,倒是認識了不少狐朋狗友。
……
一眨眼,到了寒食節。
按照風俗,皇帝會在皇宮內宴請百官,一起吃乾糧、喝涼水。
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沒有飯吃,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
後來,重耳回到晉國,成了國君,即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封賞,帶著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相見。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下令讓人放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
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
後來漸漸的,就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寒食節帶有一種悲憫的人文情愫,皇帝在這一天召集文武百官過節,並不是為了慶賀什麼,而是為了宣揚介子推這種為了君主、淡薄功名利祿,不惜奉獻自我的精神!
只可惜,如今的天子只是一個傀儡。
所謂的寒食節,也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
中午時分,文武百官在皇宮內和漢獻帝劉協一同過節。
曹植計程車兵,就在宮門外把守著,可憐的劉協,連一句訴苦的話都沒辦法對群臣傾訴。
至於晚上,也好不到哪裡去。
劉協身邊的妃子,好幾個都是曹操的女兒,一舉一動,吃喝拉撒,都受到密切監視!
吃完飯,百官每人都獲賞了一套寒食衣,然後宴席就散了。
江楓悶悶不樂地回到家,恰看見阿提雅和小喬在那裡盪鞦韆。
小喬拉著江楓一起去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