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的距離超過5000萬公里,所以大部分的小行星,距離地球也超過5000萬公里。”
郎同光繼續給眾人科普:“雖然絕大部分小行星都位於小行星帶中,不過,小行星的數量實在太多,所以總會有一些會跑到小行星帶外面來。
“這顆小行星就是一顆軌道距離地球很近的小行星,不過由於直徑實在太小,所以人類一直沒有發現,知道前不久才發現的。
“這顆小行星的臨時編號是810020,不過現在已經被你們帶回來了,以後這顆小行星永遠消失在太陽系裡了。”
方源沒想到,自己親手“消滅”了一顆小行星。
韓幼薇一直在認真的聽郎同光講解,這時候舉了舉手,開口問道:“郎教授,我有一個問題,小行星帶裡這麼多的小行星,是怎麼形成的?”
小行星帶,就像是一個塵埃圈,套在太陽系裡。
“已經命名的小行星有12萬,如果算上沒有命名的小行星,數量至少是60萬,再加上直徑很小的流星、宇宙塵埃,數量確實大的驚人。至於小行星帶是怎麼形成的……”
郎同光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現在天文學界還沒有一個定論,如果你們想聽有趣的答案。
“那有一個有意思的猜測,有人認為小行星帶的軌道處,原本存在一顆比地球還大的行星。
“又或者存在兩顆大行星,兩顆行星撞擊之後,爆碎成了數以百萬計的碎片,經過數十億年的演變,漸漸形成了現在的小行星帶。”
方源眨巴一下眼睛:“如果真是這樣,那這顆小行星上的微生物……”
“確實存在這種可能,但只能說是可能,畢竟關於小行星帶形成的原因,都還沒辦法確定。”郎同光並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畢竟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找到答案。
眾人聽到這裡,內心都是驚訝的。
如果太陽系裡,在小行星帶附近,曾經存在一個大行星,而現在這塊隕石裡的微生物,如果是來自這個大行星的,那麼……
那麼也就是說,太陽系裡,除了地球之外,曾經還存在一個擁有生命的行星。
這種可能性非常驚人,雖然只是猜測,但一想到這種可能,就讓人心臟嘭嘭狂跳。
郎同光看到幾人的表情,都知道幾人在想什麼,笑道:“你們也別太較真,這只是一種猜測,並一定是真的。
“況且,像這種小行星,也有可能是從其他星系飄來的,被太陽的引力捕抓之後,停留在了太陽系裡。
“所以,即便小行星帶附近曾經存在著大行星,也不能證明上面曾經存在過生命。”
方源又追問道:“如果對這顆小行星的物質進行檢測,應該能得到一些資訊吧?”
“這得帶一些樣本回去進行研究才行,現在還無法給出答案。”郎同光答道。
方源思索著點頭,又問道:“那麼教授認為,這顆小行星上的微生物,更大的可能是來自什麼地方的?來自太陽系內的可能性大嗎?”
“這個……”
郎同光皺了皺眉,答道:“這個真的很難給出答案。”
正當幾人說話的時候。
生物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員把微生物的報告,遞給魯修文。
魯修文開啟了仔細閱讀。
旁邊的其他人也很想知道結果,所以全都圍過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