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1/3頁)

宣武帝乃是前朝宗室,作為臨江王嫡長孫的他本來也能撈個王爵的,卻因為臨江王寵妾滅妻打小在莊子上長大,原本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卻沒想到他到了莊子上不過兩年便發生了永熙之亂,草原上的遼人大舉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地攻破了國都雒陽,將未及逃走的皇室屠戮殆盡。

彼時宣武帝不過一個十歲的少年,幸而有高祖文皇帝護著才平平安安長到了十五,高祖山陵崩後文信皇后領著兩人打拼下來的勢力繼續發展,在宣武帝二十歲的時候收復了舊都雒陽,後來文信皇后將兵權逐漸移交給了宣武帝,自己退居幕後,幫宣武帝坐鎮後方,母子兩人配合著一步一步將遼人打回了草原。

正因如此,宣武帝對文信皇后極為敬重,文信皇后因為年輕時的經歷極為反感違背禮制之事,故而宣武帝踐祚之後極重禮制,曾言“禮法,國之紀綱。禮法立,則人志定,上下安。”先後編撰了《大齊集禮》《孝慈錄》《宣武禮制》《禮儀定式》《諸司職掌》《大禮要義》《皇朝禮制》《大齊禮制》《宣武禮法》十餘本禮書,禮法之繁瑣,過前代遠矣。

至於文信皇后因為自身的緣故致力於提高女子地位,更是對皇室“立嗣以嫡,不論男女”的祖訓極為推崇的事便不足為外人道了。

誰讓前代女帝多賢而男帝大都平庸呢!

事實如此,宣武帝便是不樂意也不得不延續了這條祖訓。

或者他應該感謝一下他那位不靠譜的阿翁才是。

子矜一路胡思亂想著

“世子、世子妃,還請止步。”帶路的內侍小聲提醒道。

“多謝。”子矜朝那內侍頷首一笑,撩起下襬便規規矩矩地跪到了奉天殿的階前。

蘇言蹊愣了愣,也跟著子矜跪了下來。

“世子且稍候,奴婢告退。”那內侍一禮之後便退了下去,偌大的奉天殿前一時只了剩下子矜二人。

子矜這個婚期選的不巧,婚後第一天正趕上十日一次的大朝,宣武帝每次大朝都要從早間持續到近午,若是宣武帝一直不回奉天殿,兩人怕是要在殿前跪到午時了。

若單是子矜還好,她打小就被燕王摔打出來了,跪上兩個時辰算不得什麼大事,只消歇上一晚便又能活蹦亂跳的,可蘇言蹊不同,雖是男子卻從未習武,說是個文弱書生也不為過,若是真跪上兩個時辰只怕兩條腿都能廢了!

子矜擔憂地看了眼跪的筆直的蘇言蹊,心中頗為懊惱,怎麼就選了這麼個日子。

只盼著陛下能早些下朝了。

然而,宣武帝依舊是宣武帝,一旦處理起朝政便再也記不起旁的事了,更何況今日的大朝委實稱得上一句激動人心。

泰安殿廣場

陽光正好,微風和煦,是個適合搞事的好日子。

“陛下,臣有本奏。”

繼戶部日常哭窮,是御史的日常彈劾,雖說這事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但今日這彈劾還是讓人生出一股莫名的緊張來。

究其原因,是宣武帝的反應太過奇怪,以往每到此刻,宣武帝雖說不是極為不耐,興致卻也不高,可今日他竟一反常態的說了句“愛卿且講。”而且聽聲音還略帶急迫,當真奇了?

別問這滿朝文武都怎麼聽出來的,陛下平日裡可是都只有一個字——“講”。

任憑朝臣們的心思如何百轉千回,李林也是感受不到,他在得到宣武帝的允許之後開口便是石破天驚的一句“臣欲以死諫君,彈劾齊國公常顧常瞻道十一大罪!”

如同在油鍋裡澆上涼水一般,朝堂之中一片譁然,指責者有之,贊成者有之,懷疑者有之,沉默者有之……

宣武帝坐於高臺之上將百官的姿態看的清清楚楚,半晌才道:“這話倒是新奇,齊國公深得朕心,你的意思是朕信錯人了?”誰敢說朕錯了?

“臣不敢。”李林拱手為禮以示尊崇,“齊國公有大才,陛下愛其才而重其人,此為明君之治,然常瞻道仰仗帝寵肆意妄為不思報效,是為不忠,此乃顧之過也!”

對,沒錯,陛下看中的是齊國公的才華,而臣要彈劾的是齊國公的德行,這兩者並不矛盾。

宣武帝圓滿了,看了眼站在武將之首神色如常的齊國公,眼底一片陰霾,沉聲道:“你且說說這十一大罪都有什麼。”

“臣遵旨。”李林又是一禮,手執笏板朗聲道:“其一,擅拔將校,廣佈私恩其二,黔刺軍士,不尊陛下“善撫士卒”之令;

其三,私蓄莊奴假子數百人,與限奴科條相背;其四,乘勢漁獵,大發橫財;其五,強佔民田;

最新小說: 基建之群臣跪求科研大佬登基 結婚後被植物人老公纏瘋了 今朝鸞歸時 我拿穩了大佬的白月光劇本 此間任我逍遙遊 合喜 貓之依戀 拒嫁世子後我冠寵六宮了 春色 前夫跪求我原諒,太子夫君給我遞刀 逃荒種田:帶著千億物資養全家 侯門棄女之妖孽丞相賴上門 穿書後我成了反派組親孃 腹黑總裁:蜜戀嬌妻餘生 全能大佬拒絕做冤種反派 春風沉醉 太陽雨下 閃婚難離 他的大學! 震驚娛樂圈,影后她偷偷生了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