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天空中再次出現數十個光點,那是由gdi軌道警戒艦隊所發射的重型導彈。雖然希格拉級驅逐艦裝備有重型太空反艦魚雷,但那樣的武器卻並不能在地面上使用。
為了增強太空魚雷的破壞力,以及不易被攔截的能力,再加上設計時間極短,凱恩博士在設計這款新型武器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過地面使用的問題,那些魚雷在大氣層內很容易失去控制而無法準確命中目標。
儘管新型號的改進型魚雷已經開始投產,但很明顯,並非一線主力艦隊的軌道巡邏、警戒艦隊不會是第一批換裝的部隊。
所以所有的對地打擊,都只能是由警戒艦隊中擔任旗艦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來承擔,這自然會對又要當旗艦又要當對地攻擊火力平臺的戰巡艦帶來不小的壓力。平時打一打地面的脆弱小目標還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要他們隔著一個大氣層這麼遠的距離摧毀一艘星艦,那就不是什麼簡單的任務了。
突破大氣層的導彈群中不斷有導彈被毀滅者炮艦的鐳射攔截炸成火球,但其他的導彈依舊帶著超過十馬赫的速度向思晶人星艦飛去!
只要有一半數量的導彈能擊中毀滅者炮艦,至少也能重創對方迫其退出戰場。
毀滅者炮艦攔截來自太空中來襲導彈的同時,它艦首處等離子武器發射口也再次聚能,但這一次聚能時間更短,所形成的等離子光團也沒有第一炮那麼大,然後短時間聚能結束,等離子武器發射,目標依舊還是下方的日內瓦!
只不過這一次打出來的等離子團不再是巨大的一個個體,而是一串串高溫的小型等離子團,並以扇面向地面撒去!
數十個光泡隨著這些高溫等離子團落地而出現在城市各處,蒸發了所有接觸到它們的物質,整個城市再次出現了大量的空白區域!
隨後,密集的爆炸在毀滅者炮艦艦體上出現,來自太空中的打擊命中了自己的目標!
被這樣的打擊擊中的毀滅者炮艦,整個上半部分艦體完全籠罩在火焰和濃煙當中,艦體也在導彈的衝撞以及爆炸中迅速降低高度,並失去平衡,向著地面墜落。
科迪亞克級戰巡艦的鐳射炮不斷開火,不斷在失去大量表面裝甲的思晶人星艦身上鑽出大洞。艦上的人很清楚,如果這艘四百多米長的星艦就這樣墜地,那麼帶來的破壞力不會亞於一枚小當量核彈的爆炸,整個日內瓦受到的破壞也不可能會小,他們必須在星艦墜地前切割、縮小星艦的體積,減少星艦墜地時帶來的破壞!
思晶人的毀滅者星艦已經如預計中的一樣被重創,這一點gdi地面部隊也看得很清楚,他們同樣也清楚整體還保持比較完整的一艘四百多米長星艦墜地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所以他們也在向那艘冒著濃密硝煙墜落的外星星艦開火。
說是開火,但地面部隊也沒有太多的攻擊手段,他們也只能是敵對空導彈來攻擊那艘星艦。好在這個時候,帶著改裝過後重型反艦的第一批戰機群也已趕到,見到這個情況,這一批十二架f35戰機立刻對思晶人星艦進行了一輪導彈齊射!
由反水面艦艇導彈改裝而來的空射型空空反艦導彈重量不輕,就算是重新再升級改造後的gdi版本f35也只能搭載三枚,一枚機腹,兩枚翼根,並使得f35失去隱身能力盡管在思晶人面前人類的雷達隱身技術並沒什麼用機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好在這次戰鬥空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思晶人的戰鬥機、戰鬥艇出現,讓這些f35並不需要再額外裝上更多的空空導彈,也不需要進行太過接近的戰鬥。
飛行員們只需要在比較安全的位置向思晶人星艦遙遙發射空空反艦導彈就行了。
三十六枚導彈在空中拉出了三十六條潔白的煙柱,直直的飛向了思晶人墜落的星艦,di也知道,在面對外星人的鐳射點防禦系統時,人類的導彈再怎麼進行變軌機動也躲不開鐳射照射,還不如去掉先進導航晶片,將成本壓低後以導彈數量來達成突破率。
雖然在gdi軌道警戒艦隊的導彈、鐳射炮打擊下受重創而失控墜落,但思晶人的星艦也並非就此癱瘓完全不能動彈,儘管是一艘無人的自律型星艦,可受到這樣的重創也沒有完全宕機,思晶人在無人技術上確實要比人類方更高一籌,所以艦體表面各處的鐳射點防禦系統依舊在開火。
三十六枚空空反艦導彈在飛向這艘星艦的途中,就有二十一枚被鐳射點防禦系統攔截,只有十五枚導彈成功擊中目標,炸飛了部分毀滅者炮艦的船體,但對整艘星艦來說,破壞並不嚴重,至少破壞力還不如太空中那艘人類戰巡艦帶來的傷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