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靈佑三年春,王承崩逝,諡號曰:憲,但是並沒有廟號。
原本太子王拙原本想要讓大臣們上書為父親上一個廟號,但是所有人都不敢上書,即便是皇室眾多親屬也沒有同意上廟號。
在大乾廟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做出重大貢獻,才有資格上廟號。而且這個廟號是要上稟老祖文王的。
王承做皇帝雖然做的不錯,但是時間太短了,根本沒有幹出什麼作為,如果硬要上廟號,萬一被老祖宗打回來,那到時候臉上可就不好看了,所以眾人都不同意上廟號。
至於說諡號,同樣也是需要上稟老祖的,但是諡號的評價沒有廟號那麼嚴苛,當然也不能閉著眼睛瞎選,同樣需要結合當事人的品德,為人處世,還有功績評判的。
諡號可以切合其中一條,也可以切合全部,甚至即便是品德、執政有些錯漏瑕疵,也可以選擇性忽視一二,選擇好的一面來說,除非是特別不像樣的。
因此諡號多是美諡或者中諡,惡諡並不多。
當然中諡實際上就說明了什麼,畢竟執政平平,或者中下,個人品德什麼的也是平平,勉強混一箇中諡,朝臣和皇帝面子上都好看。
但若是暴虐之君,又沒有什麼功勞,辦事還不行,那就沒的說,肯定是惡諡。要知道,即便是亡國之君,也不是全部都上惡諡的。
最熟悉的例子,漢獻帝,獻可不是惡諡,而是美諡,雖然在美諡中靠後,但是這也是美諡。
不可能給一個無能、暴虐之君上一個美諡。
王承崩逝,下面的一些大臣選了三個諡號,其一曰英,其二曰悼,其三曰憲。
‘英’代表出類拔萃,聰明睿智,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當然還有一層含義是英年早逝的意思。
王承崩逝是47歲,勉強算是英年早逝,道德應物算不上,德華茂著也沒有,明識大略到是對上了,但用英總覺得這諡號有些嘲諷的意味。
王拙不知道的是,真實歷史上,有一個皇帝憑藉一己之力,將這個諡號從美諡直接拉到了和煬、桀、厲同一等級。
至於說諡號‘悼’,悼這個諡號雖然是中諡,但是卻是有褒有貶的諡號,‘悼’有四種解釋,中年早夭曰悼,這個褒義,表達的是一種惋惜,同情。一般來說給這個諡號是在表達,“如果能多活一段時間,國家一定會昌盛,改革會成功的”意思。
但是剩下的三個就不怎麼好了,肆行勞祀曰悼;恐懼從處曰悼;未中早夭曰悼。這可不是好話,所以‘悼’也被排除了。
最後,選擇了憲,憲同樣是美諡,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這個諡號對於王承來說更合適,因此選擇了憲。
當然憲還有一種意思是指“雖多能,不至於大道”。也就是說憲宗皇帝雖然博聞多能,但在個人品行修養或施政綱要方面仍有缺失,達不到最佳標準。
這也算暗和王承中年崩殂的另一個意思。
最後王承的諡號成了大乾孝憲皇帝。
【王承崩逝,這是您家族中第七位皇帝,他在位三年,他勇於變法,繼承父親遺志,敏而好學,繼續推行變法,惜乎壯志未酬,中道崩殂,變法之志未盡也。正在結算收益,您獲得一些氣運,你獲得人階道具:闢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