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帝劉協宣佈禪讓帝位,由晉王劉備為新漢帝。
自此,大漢三興,雖中途曲折多舛,最終還是天下歸漢。
劉協得號獻,史稱漢獻帝。
漢帝劉備在長安受禪之後,冊封劉協為漢中王,食邑漢中,以紀念大漢開創者漢高祖劉邦,也有大漢重新開始的意味,畢竟,此漢為季漢。
而劉備登基為帝之後,年號定為天授,此國號是聽從陳琛的建議。
天授元年。
劉備立青雲閣,冊封青雲七君,以陳琛陳子頊為首,其後有荀攸、郭嘉、荀彧、毛階等眾,為開國七大文臣。
另有凌煙閣,冊封凌煙二十四將,其中以關羽為首,其後有張飛、趙雲、呂布、張遼、徐晃等眾,為開國功勳之將。
陳琛得封安國公,食萬戶,官封丞相。
其實理論上來說,大漢並不封公,最高的爵位也只是到列侯。
但是陳琛對劉備的意義太過於特殊,所以破例封公。
就算是關羽和張飛,也只不過是封侯而已。
而其他文臣良將,也都得封列侯,安排到了各自適合的官位上去。
可以說,劉備對自己麾下的所有人,劉備是最優待的。
但是並沒有任何人有什麼意見。
一是陳琛確實居功至偉,劉備能夠有今日,無他不可為。
二是陳琛對劉備麾下名臣良將多有恩惠,而且性格隨和,人緣好。
三是陳琛從未有結黨營私之嫌,就連家庭組成,都只是最普通的一家幾口人。
安國公,實至名歸。
而之前陳琛在鄴城所規範建立起的體系,也在大漢一統之後,得到了推行。
在經過了短暫的修繕維護之後,劉備宣佈遷都回洛陽。
開始了大漢新的生涯。
而遷都之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
是主持陳琛的大婚。
值得一提的是,陳閒和蔡邕因為是陳琛家人,他們拒絕位列名臣表中。
儘管為劉備勢力培養出了無數的人才,並且之後還推廣了天下各州府的書院建立。
但是他們也都只是欣然接受了一個無實際食邑的侯位。
不過其實他們兩之前就已經有侯位了。
所以這都到了蔡琰和草兒的身上。
女子封侯,倒是第一次,不過這種小打小鬧,也沒人在乎了。
誰敢得罪年方二十的安國公呢?
那可是皇帝的心頭寶。
不過,哪怕已經可以安安心心地在這裡養老,但是陳琛卻還有一些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