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迎著文丑而上。
文丑自然也注意到了朝著自己而來的徐晃。
他隨手兩槍殺掉身前的定遠軍士卒,等待著徐晃的到來。
主將交手,其他人自然讓出了空間來,畢竟高手過招的餘波也是容易讓人受傷的,要是離得太近,也容易直接丟了小命。
文丑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把徐晃引出來,定遠軍的軍陣就失去了指揮者,那自己的騎兵對上沒有了徐晃指揮的定遠軍,肯定會是自己計程車兵要更強吧。
而且徐晃是善於領軍的大將,想必他的個人實力應該不是特別出彩,如果自己能夠將他斬落馬下,那就更加簡單地解決了目前的情況,剿滅了這些敢在平野上用步卒對陣騎兵的傢伙,自己還能夠反身回去給主公幫忙攻打泰安城。
雙方大將都打著斬殺對方的心思,其實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對方的實力不弱,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更加自信。
不過文丑還是時刻銘記得自己的使命,維穩為主,而且他明白如果自己因為過激疏忽被斬殺的話,對於己方會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從戰略佈局來看,一旦自己死在了這裡,那袁軍就再也沒有機會去面對劉備的大軍了。
文丑的招式倒是收斂了一些,他想要在保穩的情況下戰勝徐晃。
徐晃的招數雖然大開大合,但是實際上他也是一個保守派,跟他的統軍風格一樣,如果沒有必要的他,他是不會輕易冒險的。
所以這就讓他們兩的戰鬥雖然一直乒乒乓乓的,但是實際上他們的過招並不好看,更多像是套路對決,開始的時候轟轟烈烈,打的時候卻是枯燥無味的。
雖然兩個主將在那邊玩太極推手一般的套路互搏,但是實際上不管是袁軍還是定遠軍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袁軍雖然個體實力強大了,但是實際上失去了文丑的指揮之後,他們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只能盲目地小團小團組隊衝擊定遠軍的軍陣。
定遠軍則是有著陳琛之前讓徐晃和郭縕完善的軍制,哪怕徐晃這個時候在跟文丑交手沒有辦法指揮。
但是各級的軍官都有接受過軍事能力的培訓,他們清楚現在這個時候應該幹什麼,他們相互協調著將軍陣悄然變化成了一個圓陣,只留出一點缺口,而這個缺口時刻對著徐晃和文丑,這讓徐晃如果交手出現失誤的話? 敗退的時候能夠及時地回到軍陣之中? 可以說雖然現在的定遠軍士卒無論是從兵種還是個體實力上,都有可能遜色於袁軍? 但是在團隊指揮上? 他們還是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高素質高水平。
這種調整必須是要整個隊伍都有著較好的軍事能力和意識,才能夠及時順利地讓軍隊運轉起來。
袁軍雖然實力強了? 但是腦子的意識沒有強,訓練上也缺乏了這一項。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能夠做到這樣的軍隊? 沒有主將的指揮也能夠統一地進行自我調節的? 估計都是那些聞名天下的精銳部隊。
果然,一戰成名這件事上。
定遠軍是有著這種素質的,也不愧徐晃這麼些年的培養,而且定遠軍的軍官大部分都是當初從太原新軍抽調來的? 本身就是徐晃自己帶了許多年? 而且也都算是訓練能力較強的,在個人實力上他們可能不如其他軍隊那麼亮眼,但是在訓練這塊,劉備陣營的軍隊真要說比他們強的,沒有。
此時的泰山郡? 洋溢著戰戰火的氣息,似乎到處都在發生著戰鬥。
泰安城城牆上的戰鬥? 在重複迴圈地發生著。
袁軍在第一次撤離之後,其他的攻城狀態雖然仍然很兇猛? 但是實際上守城計程車卒們都清楚,他們沒有剛剛開始的時候那麼可怕了。
因為袁紹的增幅狀態消失了? 所以袁軍的狀態自然就回到了正常狀態? 現在他們鎖定的高昂士氣消失之後? 也會哀嚎,也會哭,也會表情大變,這讓他們像個人了。
不過雖然袁軍的狀態沒有第一次那麼兇猛,但是他們每次攻城的時候,得到的突破口都在變多,他們佔領的城牆上的位置也在變多。
雖然在這兩日裡他們的突破都還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如果是按照這個進度繼續下去的話,徐庶覺得很可能明日就是破城之日。
著幾乎會成為沒有辦法改變的未來了,因為這兩日的守城,城中守軍出現的傷亡有點難以承受了,接下來的守城可能能夠湊足人就不錯了。
而且城樓裡也能觀察到遠處的情況,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可以知道徐晃來支援了,但是遇到了規模差不多的隊伍阻擊,結合之前文丑帶著騎兵隊突然離開,徐庶覺得徐晃應該是被文丑給擋住了,這將會是兵種和地形上的劣勢。
徐庶明白自己布的局基本上屬於失敗的了,沒有達到真正的奇襲特效,也沒有辦法做到將袁軍的火力引走的效果,反而是讓袁軍集中火力強攻泰安城,看樣子自己可能沒有辦法在劉備大軍到來之前守住泰安城了。
果不其然。
泰安城的戰鬥在第三日早晨開始,就出現了混亂的場面。
城中的守軍傷亡的數量有些太多了,出現的漏洞也增多了,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將所有漏洞堵上,越來越多的袁軍出現在了城牆上,越來越多的敵人包圍住了己方的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