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青州同盟的另外兩家劉姓宗親,他們的實力倒是不如孔融,但是他們的縣國也有自己的軍隊,組成的聯軍也有近萬之數。
孔融已經讓人給他們發去訊息,讓他們引兵來救。
這已經是他能夠想到做到的極致了。
“主公先去休息一下吧,這裡交給我,至少,我也能讓您睡個安穩覺。”
武安國抬起頭看著城外緩緩推進的敵軍,勸慰了孔融一句,說實話,孔融確實對他挺好的,士為知己者死,他就算把命交代在這裡,他也會盡力守住北海郡城,直到支援到來的。
“我就在一旁歇息吧。”
這北海有著孔融的心血,大戰在即,他也不可能靜下心去睡覺,到了一旁休息,等候著戰爭的開始,他要親眼看著,親自在城牆上為將士們助威,這樣才能夠提升士氣。
不過袁譚是被趙雲一箭射死的事情,也傳開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孔融也知道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給武安國他們添麻煩。
估計趙雲射死袁譚之後,全國都會掀起一個風潮,那就是主將開始變得低調,不穿一些顯眼囂張的衣甲。
但是其實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多少人能夠這麼幹的,從弓箭手射程之外直接把對面主將射死。
滿打滿算或許也就是雙掌之數。
所以大部分人提防的都只不過是空氣而已。
袁軍並沒有在到來之後立刻就開始攻城,而是中規中矩的在安全距離安營搭寨,他們要的是成功率,要的是穩妥拿下,而不是速度。
顏良和文丑確實都是優秀的大將,更有許許多多冀州名將比如高覽、韓珩等人作為輔助,五萬大軍的行動井井有條。
展現出來的是大漢一流軍隊的實力和風範。
武安國一直在城牆上沒有離開,袁紹他們沒有發起進攻,孔融也沒有回去休息。
待到第二日破曉之時,袁軍突然吹起了攻城的號角,哪怕北海守軍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輪班值守以防袁軍突襲。
這第一波攻勢之猛,還是出乎了武安國的意料的。
袁軍這第一次發起的衝擊,就已經成功地衝上了城牆,雖然很快就被壓制了回去,並且北海守軍也成功地守住了這波衝擊,但是武安國還是覺得不妙。
因為這第一次衝擊,袁軍可是隻用上了雲梯,並沒有用上其他太多的攻城器械,說是攻城,不如說這次更像是一次實力的試探和佯攻。
武安國感覺到深深的無奈。
這種感覺其實就是對方只是輕輕地用拳頭跟你對了一下拳,結果你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勉強擋住了對方的拳頭。
好在袁軍似乎並沒有打算一次性就爆發攻下北海郡城一樣,他們不斷地發起進攻,但是都僅限於登上了城牆,雖然給北海守軍制造了很多的緊張時刻,可是並沒有真正的在北海郡城中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這也讓武安國守了兩日之後,突然覺得自己或許也能夠守住北海郡。
或許這是種錯覺。
但是武安國在城牆上突然看到了北海城東北面突然出現了另外一支軍隊的身影,他的這種錯覺就更明顯了。
因為從東北方向過來的,只會是他們結盟的聯軍,劉姓宗親所統率的縣國軍隊,這支隊伍如果能夠在側翼對袁紹進行騷擾和衝擊,那無疑袁紹攻城的成功率越低了。
甚至......
武安國覺得自己還能夠帶兵出城去和友軍合併,然後和袁軍大戰一番,再帶著友軍一起進入北海郡來幫忙守城。
不過這個念頭剛剛產生就被武安國自己給否定了。
雖然說如今的形勢看起來對己方還可以,但是絕對不能輕易地飄了。
想一想己方的實力和友軍的實力,就他們聯軍這種水準計程車卒,想要跟袁軍在郊野決戰,肯定是被碾壓的貨色。
現在自己還能夠成功守住北海郡城的原因,也只不過是因為憑藉著城牆的高大堅固,如果放棄了這個優勢出城,那自己就是個笨蛋。
武安國慶幸自己還算是一個軍事嗅覺和戰術素養合格的大將,才沒有被吸引出城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