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可不會去管對面有多少人呢。
他一向靠莽。
主要是莽得有他的戰法。
白馬義從的戰法其實氛圍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放風箏,先保持著距離,利用高拋射法,算好箭雨落下的位置,就這樣先去消磨對方的兵力和氣勢,在對方不厭其煩,失去了一部分戰意之後,再直接反身就懟。
第二階段就是反身懟的時候,往死裡鑿,而且不是正面,而是直接擴散成一個弧麵包圍圈,將對方的隊伍包裹住,然後
對方應該也都想不到,白馬義從先放箭,絕對不是因為慫。
而是因為害怕開場直接來個衝鋒的話,直接把對方心理防線給沖垮了,敵人都跑沒了,還怎麼殺敵呢?
所以想要最大化地殺敵,還是得先走一遍形式地來上一下騎射齊射。
不過因為公孫瓚這次南下帶的主力都是騎兵,所以也就沒有幹什麼佔領土地的事情,而是在冀州北面東跑一遍西跑一遍,到處禍害冀州的官府。
公孫瓚倒是沒有多麼愛民如子,更何況現在冀州的民又不是他的民。
他只是覺得直接搶官府的官庫的話,能夠一次性搶到更多,去搶百姓的東西,搶得慢,東西還少,還麻煩,惹得一身騷,還得被人噴,這種事幹起來不划算,還不如這裡打一槍,那裡轟一炮。
直接將冀州北面的官員都給禍害了。
願意跟著自己走的就全家打包帶走,不願意跟自己走的,那還說什麼,直接砍掉就行了。
公孫瓚在冀州根本就沒有什麼敵手,而且他絕對不會帶著騎兵去衝城,他都是挑那些小的縣城下手的。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孫瓚遇到了麴義。
不得不說,雖然這個時候的麴義還沒有將先登死士和大戟士訓練出來,但是他的統率能力和軍事指揮能力還是水平較高的。
就用著素質參差不齊的三萬先鋒軍,硬生生地攔住了公孫瓚衝起來的那種瘋勁。
這倒是讓公孫瓚撒了歡一樣的步伐停了下來。
就在平原之上攔住的。
要知道,想要在平原之上攔住騎兵的難度,要超過用騎兵攻城。
但是麴義沒有辦法再退了,因為此處之後是更加廣闊的冀州土地,這裡的平原雖然地勢對自己來說不佔優勢,但是好歹在平原兩邊的山勢和城池將公孫瓚繞開的路給堵上了。
而且自己只需要扛住一陣,後續的大軍就到了。
在這帝國北境的將領,都知道公孫瓚作戰的那種瘋狂,那種暴躁的感覺,似乎能夠用自己白馬義從的兵鋒撕開任何陣型一道口子,並且一定要衝個對通。
一往無前的氣勢,讓人見而生畏。
“按照我吩咐的安排好了嗎?”
麴義穩坐大帳,對自己的屬將們沉聲問道。
麴義自己統兵的時候,會對軍制稍微改動,但是其實這只是對他適用而已。
他會選擇武藝較好的將校跟隨在自己身邊,統率較好的將校則是壓陣指揮,至於兩樣都不好的......
你覺得能夠在麴義這邊當上將校嗎?
而武藝較好的將校被稱為從陣屬將,這些人是要跟著麴義衝在隊伍的最前方的,作為最為鋒利的尖刀直接撞進敵陣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