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劉協的母親就是被劉辯的母親所害,按理來說,劉協應該會痛恨劉辯的。
但是似乎是這個兄長太過於軟弱,好聽點叫善良。
所以劉協對劉辯恨不起來。
可是這一次他知道劉辯已經得到了幫助,並且有所計劃有所行動,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利用這次董卓的疏漏,來對董卓發起反擊。
他要幫助劉辯出逃,並且利用劉辯出逃的這個機會來反制董卓。
你說劉協是怎麼知道劉辯要這麼做的?
這事,可得去問問閻仁。
要知道西涼軍雖然有李儒這樣的人物坐鎮,但是直來直去的風格,讓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到有外部的勢力對他們進行間諜的安插和情報的收集。
要知道如今諸侯自顧不暇,哪裡會有人玩這一套。
內應這套路一直都有,但是李儒的關注點一直都在長安的這些世家身上,沒有辦法全部提防好,這就讓閻仁有了可趁之機,甚至連宮中都有不少人是閻仁的線人。
至於為什麼工作進行得這麼順利?
這就得怪董卓自己了。
董卓在宮裡休息的時候,有下人做事不合心意了,讓他不開心了,就直接拉出去砍一批。
因為按照董卓的想法,宮中之人無功受祿,所以他們的服務就相當於戰場,戰場上沒做好就會被對手給殺了,那他們服務沒有做好自己就應該把他們殺了。
這種簡單直接的想法,讓這宮中留下的都是些老油條。
而董卓這種另類的“篩選方法”,也讓宮中線人的數量越來越多。
因為每一批裡不是線人的愣頭青都被董卓給砍了。
董肥肥不愧是董肥肥,好樣的。
所以其實這一次劉辯的出逃計劃,就是劉備集團設下的一個局。
但是這個局裡跟劉備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是利用繼承正統的問題,讓各方達到一個和諧的角度,世家希望劉辯能夠出逃,從而讓諸侯獲得能夠跟董卓抗爭的資本。
因為諸侯擁有了跟董卓抗爭的資本,那董卓的人才必定短缺,短時間之內沒有精力和時間來培養人才,那人才短缺了就需要找世家借人用,那就不會輕易地對他們動手。
而一旦沒有外敵,按照董卓那種思想,世家懷疑董卓會覺得世家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全都選用自己培養的寒門子弟來擔任官職。
而劉協想要利用劉辯出逃的這次機會來對董卓發起反制。
並且劉協的反制計劃中,還有不少老臣參與其中,王允,就是其中一個。
這樣以來,劉辯自己在閻仁的勸說下有著強烈地出逃的想法,因為他覺得漢室老臣都偏向劉協那邊,自己在長安的限制太多。
而劉辯又有世家和劉協的幫助,再加上閻仁的安排,劉辯的出逃問題並不大。
不過這也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真正的重頭戲在於之後利用劉協所發起的攻擊。
這漢宮秋,似乎隨時都要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