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又是這種以少打多的大戰。
之前,雁門大捷。
所有的人都在欣喜和讚歎,只有蔡琰一人在家中獨坐,暗自神傷。
如果不是陳琛心裡一直記掛著自己的小(jiāo妻,估計都沒人發現蔡琰悶悶不樂好幾天。
陳琛原本以為是因為自己太少陪她了。
小兩口坐下來慢慢聊。
陳琛才知道了蔡琰的真正想法。
“我並不是在意你沒時間陪我。”
陳琛記得,那時的蔡琰微微靠著他的肩膀,糯糯地說著自己心裡的想法。
“其實說來都是我在瞎擔心。”
“你出征以後,我翻閱了不少兵書、史冊,仔細地將中原和狄胡戰鬥過的記錄都摘取了出來,仔細地比對分析了一番。”
“雖然說我們並不少以少勝多的傳奇戰役,但是我更關注的是那些失敗戰役中的問題。”
“冠軍侯能夠留名至今,是七百輕騎深入敵後,但是實際上當時還有正面戰場的拉扯,大漢和匈奴的軍力比相差並不是太多倍。”
“而雁門之戰,我們和鮮卑人的總軍力相差了十倍之上,這種十倍的軍力差距在城外野戰,弱方鮮有勝績。”
蔡琰低垂著頭。
“也不知道我的擔心是否是多餘的,但是我還是希望你今後出征,能夠以軍力勝之,就以軍力勝之,不要鋌而走險。”
“說來也怪,以我的瞭解,你也是喜歡以軍力大勢壓制的,怎麼就願意冒那種險呢。”
那時蔡琰的聲音是越來越小的,陳琛也只能輕輕地摟住她,安慰她。
他大吹特吹自己的計策和劉備集團的軍隊的實力。
但是他避開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兵力的差距。
可是沒有辦法。
當時如果不去硬碰硬,那鮮卑穩固了在雁門的地盤,那太原就會任人宰割。
因為雁門一過,太原無險可守。
那時別說手中有兩萬人了,哪怕只有兩千人,都要去試一試。
每個集團建立的初期不會遇到幾次大危機呢?
度過去了就度過去了。
“琰兒。你放心。”
想到了上次蔡琰擔心的問題,陳琛這次解釋完太原如今的(qíng況之後,便給蔡琰打包票。
“這一次我們兵力充足,匈奴能戰之兵並不多,無論是軍力還是兵力都是我方佔優,你不必多擔心。”
蔡琰端坐在桌案邊,輕輕地撫弄著古琴。
沒有抬頭。
“戒驕戒躁。”
“你可知道我最近看的史冊、兵書裡,多少被以少勝多的?那些可都是以優勢,在他人覺得不可能輸的局面輸的。”
不知不覺,蔡琰已經開始朝著賢內助的方向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