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確實是沒有想到劉備會像是一個紅了眼的賭徒一般,完完全全地賭上一切,可是如今的情況根本還沒有到那一步。
劉備願意如此,是對自己的信任還有推崇,還是對自己的強大自信?
陳琛覺得不管是什麼原因,劉備這種氣度,已經足夠陳琛認可了。
“百姓,什麼地位?”
劉備有想過陳琛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想到會是開門見山,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
陳琛希望獲得什麼樣的回答呢?
劉備有考慮過,但是已經立下了天道誓言,他不會為了討好陳琛而說出違心話。
陳琛雖是世家之子,卻又是大儒蔡邕的關門弟子,從儒家道義來說,百姓的地位,並不低。
“備長自北境,冬日裡經常燒薪取火,想要能夠維持屋內的火不滅,就得有足夠的薪柴。”
“在備看來,這火就是大漢,這薪柴就是百姓,如果沒有百姓的心,大漢便會如同失了源泉的火,頃刻熄滅,如果沒有火,薪柴便無用武之地。”
劉備思索了一番給出瞭如此的答案。
陳琛品了品劉備這番話的意思。
倒是大有當權者以百姓為基礎而興盛,百姓以正確當權者為奉獻目標。
劉備的理解是雙向的,並非只是單一的君民關係,而是讓雙方的關係成為一種交易思想。
但是這種交易思想卻並非充滿了市儈之氣,反而會讓人將二者的關係看得更加清晰,而且對於未來的共同努力能夠看得更加明白。
只不過陳琛覺得劉備這番想法還是有些太過於理想化,而且沒有足夠的實踐基礎。
沒有足夠可以提升大漢百姓思想境界的科學綱領和系統性的指導思想,想要讓民眾瞭解這種關係和接受這種關係,還是實施難度比較大的。
因為劉備能夠將自己的個人魅力擴散,依靠的是與人接觸,並且利用自己演說天賦和實際行動來讓人逐漸信服,並且能夠使治下的民眾保持極高的忠誠度。
這在短期的小範圍治理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將範圍擴散到全國,未來的整個世界,都會存在著不少問題。
平民百姓更多的都是以自己的小家為主。
並非沒有人願意為國效力。
畢竟國家,國家。
這兩個字,國在前家在後。
多少年來有數不清的英雄烈士投身於國家大業中。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英雄烈士大多在思想層面上與常人不大相同。
在一個時代裡,英雄永遠都是少數的,甚至是稀有的。
因為大多數更多是為了自己。
那句話並沒有錯。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只是如果能夠在建立一個龐大的體系時,將後續安排都做到詳盡和清晰,想必很多人也會願意為國效力,為集團效力。
因為你必須讓他們看到他們的盡職盡責,能夠為他們帶來的是什麼,安穩的家庭後續撫卹,後代的培養,許許多多因素。
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奉獻出自己以後,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甚至還能擁有一個“國家英雄”的榮譽!
那將會有很多人願意前仆後繼地為國家盡力,為集團盡力。
反之,如果在國家內部或者是集團內部,有著一群蛀蟲,或者是乾脆體系混亂,沒有辦法讓百姓們託付自己的信任,和給予自己的後背。
那這個集團在未來將會更難以獲得百姓的支援和擁護。
而願意為這個集團付出所有,慷慨前行的人也將會越來越少。
最終讓英雄這個詞變成貶義詞,等比於傻瓜。
可以說,劉備的思想是未來社會所推崇和所期望建立的基礎,但是所需要做的和考慮的遠遠不止劉備所思考的這樣。
有人或許會覺得這種思想會對於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產生較大的歧異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