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石燕然”能不能讓這幫人心生好感還是未知數,如果自己吹捧過度,估計好事還沒來,宮裡人就想幹掉自己了。
此時陳琛更多還是想保持中庸之道,沒有正式投靠誰之前,各方都不得罪為佳。
竇憲是做出了“勒石燕然”這份豐功偉績不錯,但是陳琛也在瞬間就想到了為何前世竇憲這赫赫戰功為何知名度不高。
首先,竇憲打北匈奴,是用來將功補過的。
竇憲當時為了爭寵,幹掉太后寵臣劉暢,還嫁禍給別人,事發以後因為竇憲是自家兄長,竇太后給了他將功補過的機會,去打匈奴換命。
所以其實“勒石燕然”這個徹底將北匈奴打垮的戰役,只是大漢一個罪臣拿來將功補過的......
其次,此時不能用這個典故的第二個原因,是竇憲在位極人臣以後,萌生了謀朝篡位的心。
且不說這只是當時帝王對於權傾朝野的竇憲心生忌憚,尋的藉口還是真是如此。
謀朝纂位絕對是帝王無法容忍的底線。
所以陳琛還真就不敢用這個典故。
不用的話,也沒什麼?
陳琛覺得老老實實地搬出原詩,應該就能夠讓這幫漢子興奮一陣了。
不料,大帳中的氣氛突然沉默了下來。
陳琛有些不明所以,只能留下這首詩,喝著酒回自己席位去了。
他的這幅做派,讓諸將更不是滋味。
陳琛以為這群人是真不懂詩,連場都不捧,自己待著也是自討沒趣,大家都不給面子那還是坐下來繼續吃,但是他的動作在那些“聽懂了”這首詩的人眼裡,可是格外刺眼。
所以,我們被一個文弱書生給鄙視了嗎?
“聽懂了”陳琛詩文的人,默默對視,眼中已經沒有了慶功的興奮和得意,反而是有些落寞。
皇甫嵩更是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在平叛慶功時寫邊塞詩......
皇甫嵩微微頷首,臉上有些發燙。
這個少年是在罵我們這些人只知道對內逞威,對外卻不如那些駐邊將領嗎?
皇甫嵩沉默了,他曾經也是邊塞將領,繼承了父兄的志向,為國家的邊塞安全而奮鬥。
可是如今的他似乎與曾經守護的地方越走越遠,成了一個政客嗎?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帶領的軍隊屠殺的黃巾軍裡,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平民......
只是,他有著自己想達到的目的,但是這樣的交換,值得嗎?
大帳中不少人有些難受,大家擺慶功宴,你來了一首詩打諸位的臉,可偏生這臉打得他們有氣沒處發......
【感謝養肥就想殺的1000打賞!老書友的支援!真好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