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子請進。”
不多時,門房開啟了蔡府的大門,已經得了蔡邕的允諾,自然來領著陳琛二人進府。
蔡府雖然只比陳府大上少許,但是不得不說裝潢要精緻得多,甚至整個蔡府的裝潢都透露著一種書卷氣,典雅而不失活力。
“陳公子,老爺在書房等您。”
門房將陳琛領到了院內,又轉頭看了看陳伯。
“東西給我吧。”
“好的,少爺。”
陳琛明白門房的意思,這種見面,一般都不會帶家僕,從陳伯手裡接過了裝著書冊的包裹,陳琛朝著陳伯點點頭。
“放心。”
陳伯取下了陳琛的大氅,抱在了懷裡,便隨著蔡府的門房去另外一處廂房歇息。
這臘月的天,尋常主人家都是會贈些溫酒下肚暖暖,不過蔡府不興飲酒,家規也嚴,而大儒之家,招待自是周全,陳伯還是有被溫熱的茶水點心招待著的。
陳琛進了書房。
沒有什麼故弄玄虛,蔡邕就在書桌前,認真仔細地謄寫著一副字,看到陳琛進來,蔡邕才放下手中的筆,理了理自己的袖口,邀請陳琛入座。
“今日登門拜訪蔡大家,倒是叨擾了。”
陳琛雖然年歲不大,可氣質倒是沉穩,又偏生和同齡的銳意進取不同,有些過於成熟,甚至蔡邕在他身上都能看出一絲暮氣。
“這倒無妨,西華侯多次拜訪,再加上前幾日小陳公子所展示的驚豔詩才,老朽也是想看看詩酒長生的小陳公子的風采。”
蔡邕是大儒,但是並不是不會說場面話,特別是陳琛這種在他看來確實有些才華的。
“蔡大家。這裡是小子對於五經的一些粗淺之見,還請蔡大家指點一二。”
陳琛將帶來的包裹開啟,將五份書冊遞給了蔡邕。
其實他知道老爹讓他來蔡府拜訪蔡邕,是想走一走後門,讓蔡邕收自己為弟子,大儒名士的傳承都是一代一代的,在這時,少有野生的大儒。
如果能夠拿到一個蔡邕弟子之名,也有傳承大儒的基礎,更容易當個名士。
可是陳琛知道蔡邕的情況,既然能夠成為蔡大家弟子,不如再有理想一些,當個親傳弟子或者是關門弟子呢?
雖然陳家傳承是不加班,但是那不代表著就要鹹魚。
千百年的眼光,如果還需要走後門,而不能依靠經世積累的智慧,去融會貫通,那陳琛覺得自己有愧。
“哦。”
蔡邕從陳琛手裡接過了五本書冊。
接過書冊的同時,他還抬眼看了陳琛一眼。
五經所涉及的東西其實挺多的,《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被研究了千百年,仍然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著書立作,發表屬於自己對於經義的獨道見解,是每位學者一生致力的事情。
蔡邕一生所願,不也是註釋經義、著作等身。
而能夠開始對五經都有深入皮毛的研究的學者,少說也都是從三十歲之後才有勇氣去嘗試創作對於五經的見解,像是陳琛這種尚未及冠的孩子,蔡邕能信他讀過了四書五經,但是斷然不覺得他能有多少獨道見解。
甚至,陳琛這舉動,在蔡邕心裡減分些許。
少年人有勇氣是好,但是還需要自行量力。